|
樊金堂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回想过去……那是1973年,一位老首长对我说:“咱们晋察冀有个有名的战斗英雄,叫樊金堂……去延安学习,以后到了东北,现在在辽宁。他挨了好几回整,目前下放某地,想回山西来,你帮个忙,把他调回来吧。”我说:“行。”会上研究通过,然后发个函,不久,这人就带着全家回到了太原。人回来了,情况也逐渐清楚了。支左的军人们背地里嘀咕,说我调回来一个“坏人”。我不放心,就问那位老首长:“听说他蹲过监狱……”他说:“扯淡!运动当中态度不好,抓起来的……他从来没有态度好过……哈哈。”
<br>樊金堂回到太原叁个月不能分配,后来知道这些情况,直奔北京,去找他的老首长们。他人还没回来,电话来了。当时的省革委会主任过问此事,指示“妥善安
<br>排”。支左的军人们顶不住了,同我商量怎么安排,我说:“好办。”樊金堂抗日初期就是县大队的大队长,到70年代才只十六级,一次会上决定,安排在省测绘局任办公室主任。他回来以后;我们才认识。我的老首长曾经多次向我讲述樊金堂的战斗故事。我同他认识以后,便常常问他。我是想检验一下老首长说的是否真实。现在要从头说那些战斗故事,读者也未必爱听。再说,我也不善于描写。我曾经想过,边区的着名作家不少,怎么没人写樊金堂呢?有个朋友对我说:“如果写樊金堂,那是宜传什么呢?”我一时回答不上来,他继续说:“宣传,宣传,不要忘了宣传…”我说,“宣传抗日还不行?”他说:“正是抗日,不能宣传……”我不能说服别人,只好说服自己。我说宣传抗日,也是用着“宣传” 的竿爬……文学是人学,它应该着眼于人。多年来,见物不见人,记吃不记打,鸣乎哀哉!樊金堂本质上是个侠客。他年轻时膘悍得很。他的大队最善于行军,尤其善于夜行军。他说打哪里就打哪里,叁十里五十里,转眼就到,说拿哪个据点,手到擒来。搞得日本鬼子顾此失彼,焦头烂额。认真说来,日本鬼子也向他学习,学会了长途奔袭。有一次,军区抗敌剧社在某地演出,日本鬼子六十里奔袭,两路包围。聂荣臻司令员立即命令樊金堂大队去解围。电话上说:“把演员们都抢救出来,一个不能损失!”樊金堂的大队跑步赶往出事地点。他要求他的战士们:“男演员一个战士拉一个,女演员跑不动,背也把她们背出来!”他们赶到时,日本鬼子的包围圈已经合拢。他们冲进去,把演员都救出来了。那真是枪林弹雨……日本鬼子也懵了。他们绝没想到,樊金堂会有这一手,他真敢往包围圈里头冲……所幸,演员没有损失。他当时的警卫员,叫张培华,我们不久也认识了,他对我说:“老林,那场战斗,我背出来一个女演员,她就是胡朋。”
<br><!--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wenhuang 在 2005-09-20 14:39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