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总算是赶上了一次咨询会,不过意外的是参与的人不太多,可能是之前有过两次了,耗尽了本院同学的热情,而且外校的同志们之于时间与路途问题,无法准时到会,反正从内容上说,是比较简单的,我就现得现卖,简略地说一下内容,顺便谈谈我的体会。\r<br> 其实内容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基本上就是介绍了一下今年的考研形势(基本上是针对本校同学的),本校100多名国政专业本科生估计有半数会选择考研(本校),竞争将大于去年。04曾出现过线下招收地情况,在06年估计将不会出现,基本上总分,单科均要过线才可能有资格复试,尤其是政治与英语。而复试的力度也要加大,英语的要求会提高。国关政治方向扩充招生名额的可能不大,预计最多10%。\r<br> 去年招收情况:报名总数:500多人
<br> 国政 报名 52 招17
<br> 国关——政治:报名177 招53
<br> 经济 40 3
<br> 文传 40 13
<br>
<br> 然后是有关报名的说明,没什么说的。最后是请去年各专业考研第一谈谈感想,由于时间和人数关系,基本上非常简略,反正我记的只有国关政治薛伟同学的:国关史注重名词解释,尤其注意总结出线索,按照线索记忆会事半功倍。线索可以根据横向和纵向分类,前者事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间关系和事件,后者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国家的发展。现状与理论这门应当注重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相关报刊杂志的积累,短论应注重规范性(论点,论据与论题的完备),条理性(层次感)。\r<br> Gary的感想:本人是跨学校跨专业双跨考生,可能有些想法与国关专业的想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希望对同是跨考的铜子们有些帮助。\r<br> 1,任重而道远:本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对自己挺有信心的,不过现在觉的任务艰巨啊!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相比于国关本校本专业的同学,我的起点太低了,无论是环境的熏陶,还是对老师出题风格与答题技巧以及知识积累方面,差距很大。根据会后与几位国关本校同学的交流,感觉他们想的问题更为深层次,而且他们对专业课的起平点是120左右,高出我自己预估的110不少,四个月与四年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所以跨考的铜子们一定想好:1,国关属于起点入门低,但是搞深较难的积累性学科,指望速成不大可能,所以报考一定要下好决心 2,下定决心的铜子们,首先一定要考好的是基础课,特别是英语,因为只有在这两科上,我们起点是一致的,在专业课不利的形势下,基础课一定要过线,高一分是一分,这有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3,最好来听听课,国关还是比较公正的,别指望能听课听出什么内幕,但至少能掌握一下国关的授课风格与老师的风格(有些是可能出题的),况且能提前适应考场心理,有可能会有奇效的。4,在基础课达标的情况下,专业课的高低决定了你是否能挤进独木桥。刚才说了,跨考的铜子们可能预期就比本校低(当然少数高手们例外),勤背,勤看,勤思考就成了关键!!!或许本校同学看2分种就差不多的东西我们要背10分钟,那就让我们早起10分钟!短论比较麻烦,思路与积累我们都不够,那么就多看些资料,多动动手!勤能补拙,让我们相信这句话!\r<br> 2,公正与公平 :我觉得这点上国关还是不错的,至少在会上老师还是多提了一些对校外的关心。至少学校肯拿出试卷,肯分享成功者的经验,也欢迎报考者的咨询。从我先后接触的几位师哥师姐来看,他们都比较热情,基本上会有问必答,这点上我很感动。我记的某高手说过(白鹤兄?),考研不是零和博弈,至少考上的没有理由淡忘和冷漠对待彷徨的求助者,所以感谢白鹤,寒星,leo等热心的师兄,也感谢对我提供过帮助的同仁们,有问题的同志,可以大胆的咨询!\r<br> 3,关于信息的收集:这点上很羡慕本校本专业的同学。可以很熟悉的说出各个老师的专业,出题可能以及风格,也可以与众多同学分享心得,同样,也能得到很多跨考同学总结不出的资料(当然,不是所谓的内幕拉),不过跨考的同学可以自己摸索,至少名词可以自己来做,也许自己总结好的东西反而更加容易记忆。但还是要多上网,特别是国关论坛和推荐网站,从无数经验来看,一点点信息,甚至会成为决定胜负的钥匙!考研,同样是一场信息战!\r<br> 想法很多,但如同我面对短论,总是无法尽而言之。gary希望每个考研路上的朋友都能无私的贡献自己的一点,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残忍的战争!期待着更多人的讲话和帮助!
<br> 有砖尽快,期待补充。。。。 <img src='images/smiles/agree.gif' smilietext=':agree:'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agree:' />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