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法的概念
一、 法的定义
(一)法、法律的词义
二、 法的特征
(一)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二)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三) 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四)依靠国家强制力、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
三、 法的本质
(一)法的意志性与规律性
(二)法的阶级性与共同性
(三)法的利益性与正义性
第二章 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 法的形式
(一)当代中国法的形式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 法的效力
(一)法的对象效力
(二)法的空间效力
(三)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章 法的要素
一、 法的要素释义
(一)法的要素的定义
(二)法的要素的分类
二、 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释义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三、 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释义
(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三)法律原则的分类
四、 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释义
(二)法律概念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
第四章 法律体系
一、 法律体系释义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
二、 法律部门的划分
(一)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二)我国法律的部门划分
第五章 权利与义务
一、 权利和义务释义
二、 法与权利和义务
三、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四、 权利和义务分类
五、 权利界限与权利滥用
六、 人权
第六章 法律行为
一、 法律行为释义
(一)法律行为界定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二、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三、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二)根据行为的法律性质所作的分类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相互关系所作的分类
(四)根据行为构成要件所作的分类
第七章 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释义
(一)法律关系概念
(二)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
(三)单向(单边、单务)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
(四)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
三、法律关系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种类
(二) 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五、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第八章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释义
(一)法律责任的定义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一)责任主体
(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三)损害结果
(四)因果关系
(五)主观过错
三、法律责任的类型与实现方式
(一)法律责任的分类
(二)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第九章 法制现代化
一、法制现代化的释义
(一)法制现代化的概念
(二)法制现代化的特征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阶段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第十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释义
(一)法治的概念
(二)法治国家的概念
(三)法治的主体、客体和标准
二、法治的精神要件
(一)善法、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
(二)法律之上地位的认同
(三)法的统治
(四)权利文化人文基础的确立
三、法治的实体要件
(一)控权制度的存在和权力制衡原则被遵守
(二)国家责任的无可逃避和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制度的建立
(三)权利受到制度保障和社会自由原则的确立
(四)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
四、法治的形式要件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十一章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释义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二、法的规范作用
三、法的社会作用
(一)阶级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
(二)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
第十二章 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概念
二、法的价值体系
(一)法的价值体系的概念
(二)法的目的价值系统
(三)法的评价标准系统
(四)法的形式价值系统
第十三章 法与自由
一、自由的释义
(一)作为法学和法律的自由的概念
(二)自由之于人的价值
二、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一)法以自由为目的
(二)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
(三)法律确定资源的范围
(四)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
第十四章 法与正义
一、正义的释义
(一)正义的概念
(二)正义的种类
(三)正义在法律生活的作用
二、法对正义的实现作用
(一)促进和保障分配的正义
(二)促进和保障诉讼的正义
第十五章 立法
一、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
(二)中国立法指导思想
(三)中国立法基本原则
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构成
(二)当今中国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三、立法过程与立法程序
(一)立法过程
(二)立法程序
十六章 守法
一、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二、守法的主客观条件
(一)守法的主观条件
(二)守法的客观条件
第十七章 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一)执法的概念
(二)执法的特征
二、执法的种类
三、执法体系
(一)执法体系的概念
(二)政府的执法
(三)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四)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
四、执法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合理性原则
(三) 效率原则
第十八章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二、司法体系
(一)司法主体
(二)司法体系
(三)司法职权
三、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司法的基本要求
(二)司法的原则
第十九章 法制监督
一、法制监督的概念
(一)法制监督的概念
(二)法制监督的构成
(三)法制监督的分类
二、法制监督的功能
(一)法制监督的法律功能
(二)法制监督的政治功能
三、法制监督的体系
(一)国家监督
(二)社会监督
四、法制监督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民主性原则
(三)程序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