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年还未开学,然而―――\r<br>
<br> 9月开学临近,新一轮针对2006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已进入“备战期”,为了提前进入学校占得先机,拼抢优秀毕业生,各个企业出手的时间越来越早,8月底已闻摩拳擦掌之声。中华英才网近日举办的校园招聘研讨会上开展了一项调查,与会的七成企业已有明确校园招聘规划,每家企业招聘规模集中在10―50人,9、10月份,各家知名企业在高校内必将有一场刺刀见红的争夺战,2006年应届毕业生应早做准备,在就业市场上赶个早集。从目前情况分析,此番招聘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r<br>
<br> ■特点一:启动时间比往年更早\r<br>
<br> 每年的11月20日是教育部规定的校园招聘“解禁日”,但往往从9月开始用人单位就已经开始行动了。“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用人单位从中挑选合适的人才难度增大,今年的校园招聘比往年更早,学生应早做准备。”\r<br>
<br> 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总监欧阳晖表示,根据中华英才网采用互联网实现校园招聘整体流程的多年经验,一般将会在时机最佳的10月初进入校园。因为,9月初高校的注意力往往在新生入校、新学年开始的许多准备工作之中,而学生也是处于暑期入校后的转换阶段,不适宜迅速直接开展有关事宜。但是,为了10月初校园招聘更好地开展,中华英才网一般将预热时间安排在8月底至9月底,为后续招聘做好铺垫。\r<br>
<br> 据欧阳晖透露,今年通过中华英才网开展校园招聘的部分企业为:IBM、微软、Intel、联合利华、ICI、中国移动、联通、李宁、联想、马士基、百度、高露洁、万科、广州移动等,很多企业按捺不住进入校园的热情,利用各种宣讲活动暗度陈仓,而人事局和大学生之家的200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则会在11月20日的“大赦”之后有所动作,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卢林介绍,12月初人事局将举办研究生专场招聘会,预计参加企业将从去年的200家增加到四五百家,11月以后,新一轮次的大学生招聘月活动也将展开。\r<br>
<br> ■特点二:“新行业”热衷校园招聘老行业依然被看好
<br>
<br> 传统的热衷于校园招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IT、银行、消费品、咨询、会计等行业,主要因为社会招聘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行业对人才专业性和可塑性的要求。例如消费品行业中的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国际知名企业就十分看重校园招聘。\r<br>
<br> 而近年来,通讯、制造、金融和地产等相关行业在校园招聘上也显示出了充足的热情。例如地产业在今年的校园招聘上声势非常大,除了以往就很重视校园招聘的万科、中远之外,富力、和黄等新兴企业也都纷纷加入校园招聘的行列之中。赵君说,新兴企业往往看重校园招聘一能招揽人才,二能宣传推广企业品牌的独特性。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目前也着力于校园招聘,较多的提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往往形成吸引,对学生就业格局的合理化有着好的推动作用。\r<br>
<br> 在专业方面,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在这几年中改变不大,一些技术类专业,诸如计算机、机械、工程制造、设计、软件、电子等专业,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r<br>
<br> 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今年校园招聘企业中不少是来自石油、金融、电气等行业的“新面孔”。但老行业内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目前在中华英才网开展校园招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电信和家电等行业,其中IT电子行业占了整个校园招聘的42%。这些行业对于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许多基础性的岗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能胜任。从中华英才网近年来校园招聘的统计数据和相关分析显示,以往校园招聘的热门行业有:IT、快速消费品、电气自动化、物流、能源、咨询业等。这些数据亦表明,随着目前经济形势需要,IT、快速消费品、能源、计算机通讯、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微电子、财务、会计学、经营类专业等等专业热度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r<br>
<br> 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许庆红透露说,目前已经有多家用人单位和中心联系过了。但是在11月20日教育部“解禁日”之前,校方只能做一些配合准备工作,不会有大的动作。谈到近年来校园招聘的特点,许庆红说,近年来校园招聘势头很猛,基本上是供需两旺、稳步增长,由于清华是综合性大学,因此校园招聘的行业分布不是很明显,但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一些传统看好的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和经济管理,而房地产业的校园招聘也在近年来突飞猛进。2005年,70%―80%的要找工作的清华学生通过就业中心找到了工作。\r<br>
<br>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韩主任说,虽然北科大是一所理工科见长的学校,但近年来北科大做校园招聘的却是各行各业都有,行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韩主任对记者说,近年来,北科大在校园招聘中的重点就是不仅要做到请进来,还要努力实现走出去,主动出击联系就业单位,“学生们往往希望第一次就业就去大企业、大城市,但学校往往会站在他们个人发展和专业机遇等长远的角度给予适当的就业建议。”2006年,韩主任说北科大将继续“请进来”的思路,从而对学生就业做出理性引导。\r<br>
<br> ■特点三:校园招聘不再只是“名企”“名校”的天下
<br>
<br> 早些年,用人单位进行校园招聘时还没有经验,以及明确的目标性,在大学的选择上往往只看重名气、排名等因素。这样的招聘方式导致招收的一些名校毕业生在就业后3年内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现如今,校园招聘不再只集中在少数几家名校,而是分散到各个学校,今年将会更加分散。\r<br>
<br> 校园招聘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目前的用人单位选择校园招聘的学校时,往往会站在策略角度进行取舍,如果用人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招揽人才,那么往往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学校。而用人单位如果以宣传为重点,往往会按照宣传的目标群体来选择学校,如重点大学还是一般大学,专门性大学还是综合类大学,大城市学校还是二级城市学校。近两年一个好的现象就是,有的用人单位在明确了自己的内部特点以及招收人才的目标后,选择一般的大学进行校园招聘,但这样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而在企业方面,原来清一色的名企抢占校园招聘风头的现象也一去不返,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伟则表示,近年来,LG、壳牌、宝洁、IBM、通用等世界著名企业近年来都在北大做了校园招聘,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校园招聘势头也见涨,一些政府部门,如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中国银监会重庆监管局、江西省委组织部等也主动出击,进行校园招聘、选调。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北大应届毕业生中有76名毕业生签约西部,主要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r<br>
<br> 服务篇\r<br>
<br> 近几年火爆的校园招聘也反映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在招聘中容易出现的误区非常集中。\r<br>
<br> ■误区一:向钱看不如向前看\r<br>
<br>
<br>
<br> 第一个误区就是“向钱看”。赵君认为,学生看重薪水的心态没有错,但要分得清“短钱”和“长钱”、“大钱”和“小钱”的区别。他举例子说,一个毕业生去外企,起薪是五六千元,另一个毕业生去民营企业,起薪只有去外企的一半。但是三年后,那个去民营企业的学生已经提升到了部门经理,在行业内接触的面很宽,薪水也涨了好几级,而那个去外企的学生,工资没涨,职位也没升。事实上,企业往往看好那些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员工,如果一味向钱看,几年后不是被裁员,就是自己主动辞职,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把钱看淡一点,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r<br>
<br> ■误区二:不了解自己盲目着急找工作
<br>
<br> 欧阳晖认为,学生们应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本身所掌握的技能,尽可能多了解社会和相关就业形势,理性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规划,并且转变观念,迅速融入适应社会。欧阳晖总监建议: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为自己未来的第一份工作准确定位。鉴于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是企业对众多求职者感到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又为合适的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人才争夺战烽烟四起,高素质人才挑企业。所以,大学生们需要调整好心态,做好面对复杂社会、面对激烈竞争的思想准备;不仅要为自己求职就业,储备职业技能做好准备,而且也要根据自己规划的职业特点,做好相关人际交往、职业礼仪、礼节、服装的准备。\r<br>
<br> ■误区三:信息渠道单一
<br>
<br> 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资深顾问张伟红提醒各位求职大学生,现在高校信息非常畅通,要多方面搜集有效招聘求职信息,可以采用方法包括,关注高校的BBS信息;向同学和朋友打听宣讲会的信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参加相关的企业招聘会;关注校园招聘能力比较强势,对学生服务比较完善的全国性大型权威招聘网站\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