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编号:b021
总学时数: 30
主讲教师: 李志平
教材名称: 科学的历程
出版时间: 2002年10月
开课教研室: 医史学教研室
学 分: 1.5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 吴国盛
课程简介:科学技术史是一门以介绍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历史经验与规律的课程。课程共分三部分:古代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古代部分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与自然哲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特点。近代部分重点为文艺复兴与西方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冲击。现代部分通过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主要领域的回顾以及现代重大技术发展的突破的分析,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若干特点。
教学目的: 使研究生了解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领域的历史发展,掌握现代医学赖以发展的科学技术背景。
教学重点及要求掌握的内容:
教学重点:
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比较
掌握内容:
1.西方古代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科学思想与神灵观念相混合的阶段;自然哲学发展阶段;科学开始出现从哲学中分化趋势的阶段。
2.东西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异同。中国及东方古代科学缺少分化阶段的发展。
3.古代东西方自然哲学思想的异同,其不同点决定着后来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道路。
4.西方宗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5.文艺复兴及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的意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产生于欧洲的历史原因。
6.近代以来,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意义的重要性。
7.第二次科技革命及近代科学技术向现代的过渡,以及这一过度的标志。
8.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实践内容及项目:
1.讲课与讨论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对讲授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相关参考资料
3.撰写学习心得一篇(约3000字)
参考书目: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