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br>
<br>
<br>2004-11-25 13:54:43
<br>
<br>
<br> 2005年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
<br>
<br> 1、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r<br> 2、 国际组织成败的原因分析。\r<br> 3、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r<br> 4、 美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r<br> 5、 中国的国际环境谈判行为研究\r<br> 6、 宗教对抗国家——当代中东政治社会思潮评\r<br> 7、 中亚跨界民族与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研究\r<br> 8、 战争与和平研究(如科索沃政治、阿富汗战争或伊拉克战争,研究它们对地区政\r<br>治或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也可从理论上讨论战争与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关系;还可研究新\r<br>军事技术变革对未来国际政治的影响等;有关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也可作为研究的课题)
<br> 9、 民族主义研究(可选择某一特定主题,如网络民族主义、中国新民族主义、日本\r<br>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族裔政治等进行研究\r<br> 10、 为什么有的地方更习惯于选举,有的地方更习惯于考试
<br> 11、 日本自近代以来超越中国的原因
<br> 12、 拉美政局持续动荡的原因\r<br> 13、 中国对外开放的曲折历史
<br> 14、 比较明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三十年\r<br> 15、 总结近15年来的中国对外关系,挫折与成就\r<br> 16、 印尼的民主化
<br> 17、 韩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中的地位
<br> 18、 印尼的恐怖主义\r<br> 19、 新加坡同中国的关系\r<br> 20、 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作用\r<br> 21、 试析中日东海争端与能源合作\r<br> 22、 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结果分析
<br> 23、 试析反恐合作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
<br> 24、 试析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与日本政治大国的关系\r<br> 25、 试析台湾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br> 26、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
<br> 27、 伊拉克战争后大国关系的发展方向\r<br> 28、 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中“的多极化”问题\r<br> 29、 全球化与主权观念的新发展
<br> (26——29为邱恩田老师出题)\r<br> 30、 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
<br> 3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br> 32、 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
<br> 33、 台湾问题和中日关系
<br> 34、 台湾“务实外交”(或对外政策)
<br> 35、 两岸经贸关系
<br> 36、 台港澳问题之比较
<br> 37、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br> 38、 香港政制
<br> 39、 香港经济
<br> 40、 港台关系、澳台关系\r<br> 41、 中国统一模式比较
<br> 42、 台湾政党政治
<br> 43、 民进党大陆政策
<br> 44、 中国政治发展
<br> 45、 中国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br> 46、 华侨华人问题
<br> 47、 中国边疆问题
<br> 48、 香港、澳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香港澳门政治经济发展)
<br> 49、 海外华侨华人(海外华侨华人新移民问题)
<br> (48、49为印红标老师出题)
<br> 50、 当前国际上民族问题复兴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冲击;
<br> 51、 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海疆安全的影响;\r<br> 52、 东亚国家的海疆问题比较(钓鱼岛。独岛。北方四岛等)。
<br> (50——52为张植荣老师出题)\r<br> 53、 东西方政治哲学比较
<br> 54、 西方政治思想探源
<br> 55、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分析
<br> 56、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br> 57、 从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r<br> 58、 理想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分析
<br> 59、 国关理论家个人研究、比较研究
<br> 60、 冷战后国关理论的新进展评介
<br> 61、 非主流国际关系学说及其理论贡献(葛兰西学派、生态主义、女权主义等)
<br> 62、 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实践
<br> 63、 国际安全学说
<br> 64、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br> 65、 国家利益与外交决策
<br> 66、 凡尔塞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分析
<br> 67、 两次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r<br> 68、 均势思想与意识形态因素
<br> 69、 冷战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br> 70、 大国关系的演变\r<br> 71、 核时代的和平与安全
<br> 72、 国际新秩序与全球化
<br> 73、 中国对外关系(中美、中日、中韩、中俄等)\r<br> 74、 综合国力研究
<br> 75、 经济全球化问题研
<br> 76、 多极化趋势研究
<br> 77、 国际经济新秩序研究
<br> 78、 中国对外政策演变
<br> 79、 当代国际热点问题(任选一个)
<br> 80、 美国国内因素与外交政策
<br> 81、 美国外交决策机制
<br> 82、 美国外交理论
<br> 83、 美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br> 84、 FaGuo国内政治与外交决策
<br> 85、 FaGuo外交传统与外交实践
<br> 86、 FaGuo外交决策程序
<br> 87、 德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外交
<br> 88、 德国外交理论
<br> 89、 德国外交专题分析
<br> 9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r> 91、 英国政治文化与对外关系\r<br> 92、 英国外交决策机制
<br> 93、 英国外交专题研究
<br>
<br> 94、 盲角还误区?--社会主义理论视野中的农民问题
<br> 95、 "人文关怀"在现实社会主义中的错位及其校正\r<br> 96、 试论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产生及其后果
<br> 97、 送葬者还是刽子手?--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研究\r<br> 98、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莱特兄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地位\r<br> 99、 探索者还是守夜人--试论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的特点\r<br> 100、 净化还是扼杀?--论苏联的文化发展
<br> 101、 解放者还是压迫者--试论苏联东欧关系
<br> 102、 东欧的政治事件研究(如1953年的东柏林事件、比尔森事件、切尔佩事件,1
<br>956年的波匈事件,1968年的捷克事件等等,具体题目可再定)\r<br> 103、 东欧国家的人物研究(如匈牙利的纳吉、拉科西、卡达尔等,南斯拉夫的铁托\r<br>、卡德尔、吉拉斯等,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尔德、杜布切克、胡萨克等,波兰的贝鲁特
<br>、哥穆尔卡、瓦文萨等,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阿尔巴尼亚的霍
<br>查、阿利雅等,具体题目可再定)
<br> 104、 苏联模式研究(在苏联、在中国、在东欧的确立、移植和推行,具体题目可再\r<br>定)
<br> 105、 社会主义的流派研究(具体题目可再定)
<br> (94——105为孔凡君老师出题)\r<br> 106、 中美经贸关系问题研究(任选)
<br> 107、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 China Economic Security Review Commiss
<br>ion)的研究
<br> 108、 美国对外经济决策过程及其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
<br> 109、 中国对外经济决策过程及其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
<br> 110、 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r<br> 111、 中美航天业的竞争与合作\r<br> 112、 中美IT产业的合作及其特点\r<br> 113、 美国出口管制机制对中美技术合作的影响
<br> 114、 美国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不同意见分析
<br> 115、 美国石油产业与中美关系\r<br> 116、 美国金融业与中美经贸关系
<br> 117、 美国银行的中国战略\r<br> 118、 中国大陆-美-台三边经贸关系及其特点
<br> 119、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与中国
<br> 120、 W-Mart公司与中国市场\r<br> 121、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r<br> 122、 美国GE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r<br> 123、 美国微软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r<br> 124、 美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公司在美上市问题\r<br> 125、 中美、中日经贸关系比较\r<br> 126、 中美、中欧经贸关系比较\r<br> 127、 日本因素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作用\r<br> 128、 墨西哥、中国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及其特点\r<br> 129、 中美能源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br> 130、 中美与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WTO,任选)
<br> 131、 中美与东亚区域合作\r<br> 132、 美国对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分析
<br> 133、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问题研究\r<br> 134、 中美“市场经济”问题地位之争\r<br> 135、 中国参加G-8会议问题研究
<br> (106——135为王勇老师出题)\r<br> 136、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br> 137、 日本民族性研究\r<br> (136、137为初晓波出题)\r<br> 138、 伊斯兰与西方关系研究
<br> 139、 伊斯兰革命与伊朗政治发展
<br> 140、 亚非地区民族冲突中宗教的功能
<br> 141、 亚非地区文化民族主义研究
<br> 142、 韩民族主义与韩半岛统一问题
<br> (138——142为钱雪梅老师出题)\r<br> 东南亚研究:
<br> 143、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r<br> 144、 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问题研究\r<br> 145、 东盟自由贸易区\r<br> 14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br> 147、 东南亚华人问题\r<br> 148、 东南亚与国际反恐斗争
<br> 149、 印支三国的发展问题\r<br> 东亚合作研究:\r<br> 150、 东亚地区认同与东亚合作\r<br> 151、 10+3的发展趋势与东亚合作的前景\r<br> 152、 朝核问题与东亚区域合作\r<br> 153、 中日关系与东亚区域合作
<br> 亚欧合作:\r<br> 154、 亚欧合作的历史考察
<br> 155、 欧盟与亚欧合作\r<br> 156、 东盟与亚欧合作\r<br> 157、 中国与亚欧合作\r<br> 158、 亚欧会议的现状及前景
<br> (143——158为杨保筠出题)\r<br> 159、 90年代日本的社会思潮研究(新保守主义思潮、新民族主义思潮)\r<br> 160、 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障碍分析
<br> (159、160为李寒梅出题)<!--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杀猪的 在 2005-08-30 09:57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