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我对某研友提出的若干国际关系考研问题的答复,在此贴出,希望能给更多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中努力奋斗的研友一些启示\r<br>
<br>我2004年9月获得单位领导同意,开始在职考研的准备工作,报考国际关系学院(北京)2005年国际政治专业。我本人本科是国际经济专业。\r<br>
<br>1998年毕业后参加工作,脱离学术、外语6年之久,要说底子确实不能高估,基本已经忘记殆尽了。通过紧张复习,于2005年3月查得考研总分为367,其中政治76,英语64,国关史109,国际政治概论与现状问题118,顺利进入复试,之后于今年7月初收到录取通知书。\r<br>
<br>应该说,我考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是有个人考虑的,主要是平时对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对国际关系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尽管没有国关专业的科班背景,但是长期的学习积累也为短期突破考研奠定了基础。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是外延小内#大的一门学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学科的门槛比较低,任何没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都可以对一些国际问题提出有见地的看法。这也为没有国际关系理论基础而又有志考这个专业的人打消了一些疑虑,有利于树立信心。\r<br>
<br>从考研的四门课程来看,各有特点:政治比较活,理论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其中也不乏必须记背的知识点;英语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学科,基础的东西要求比较多,短期突破难度较大;国际关系史呢,相对起来最简单,因为它内容固定,都是死的东西;国际政治概论和现状问题主要突出后者,从近年试题和国关的命题思路来看,主要是立足于考察自觉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其中现状问题研究把握住一点,中国大陆任何学校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考研题目都不会出在学术上有争议的东西,对国际格局的总体认识,对某个国际问题的看法最终还是以官方统一口径为准,这一点明确了就好办,注意人民日报、新华社这些官方机构对国际问题的表述就能做到大体有数。细节上要注意分析以往的试题和参考答案,从中归纳出答题思路和一般流程,这样,你离成功就不远了。\r<br>
<br>事实上,无论你怎样看研究生入学考试,它最终还是一种考试,是一个应试的过程,既然如此,技巧和针对性就贯穿整个复习迎考的过程,明确这一点,就可以准确把握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如,从我的考分来看,我采取的策略是成功的,我把英语和政治这两门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绝不能拖总分后腿,国关史和国政概论尽管考的不是很好,但是总体目标实现了,因为我抓住重点突击,不搞面面俱到,不把自己沉浸在无穷的各种国际关系理论和一些不重要的史实上。更何况,作为一个没有科班国际关系基础的人来说,要想在短期内使专业素养和成绩上完全和科班的持平的可能性较小。综上所述就是统考科目求稳,稳中求突破,专业科目突出重点和针对性,不平均用力,争取实现投入和产出比的最大化。\r<br>
<br>每天看新闻和英语,在基础上提高自己,这个做法完全正确,国际关系研究本来也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是针对考研还是要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两个权威:报考学校提供的权威参考书目和对国际问题的官方权威看法。考试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升华的过程,用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基本核心教材吃透才是关键,不必过多纠缠于材料的广泛性。记住,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多考察的是你的学术研究基\r<br>础,而不是您在学术上有什么独到的个人见解,最终考题的答案必然是公开报道里统一说法。\r<br>
<br>对于考国关的研究生,教材以外的补充读物一般注意《现代国际关系》这本刊物即可,因为它代表我国官方对国际问题的权威观点,但是如果难以搞到也不必强求,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和经济研究所网站上有很多学术文章,可以下载下来做知识面的扩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术素养。\r<br>
<br>以上观点只是个人考研的一些感悟,仅供大家参考,各位仍要结合自身实际,切不可邯郸学步,以免贻误学业。<!--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zue 在 2005-08-16 00:02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