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保守派和布什全球战略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9 20:1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  美国新保守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6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在美国国内激起的社会和政治动荡,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在美国历史上仅次于19世纪60年代南北内战所留下的影响。反对越南战争、黑人民权、妇女争取平等、文化多元化等运动风起云涌,激进自由主义者质疑美国制度,否定传统价值观。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批原来参与过反战等运动的民主党内激进自由主义者,转而走到这些运动和思潮的对立面,鼓吹自由资本主义、传统精英统治、回归传统价值观,成为新保守主义者。“新保守主义”这个名称,是70年代初期美国《异见》杂志的编辑迈克尔·哈林顿首创,特指这批从自由派左翼转到右翼的知识分子。\r<br>
<br>  新保守主义先驱者之一、纽约大学哲学系教授詹姆斯·伯恩海姆认为,美国惟一同苏联抗衡的办法是建立一个美国帝国。他批评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过于消极。他认为,美国应该在全球各地同共产主义作战,要让各国在这场战争中站队。\r<br>
<br>  被称为新保守主义“教父”的欧文·克里斯托尔指出,国际法、联合国侵犯美国利益,美国应推行“全球单边主义”或“民族单边主义”,不应过多顾及盟友的意见和利益。他认为,美国已经是一个帝国,但问题是它没有确定自己作为帝国的身份,缺乏一种意识形态来使它干涉别国内政的权力合法化。美国一定要夺回国际战略优势和国际道义高地,击退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攻势,捍卫****价值观。\r<br>
<br>  对现在的新保守派影响较大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1973年去世的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里奥·施特劳斯。他认为,为了使世界变得对西方民主更安全,美国必须努力使整个世界民主化。他的学生、后来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阿兰·布鲁姆进一步阐释了施特劳斯的主张。他们的信徒在现布什政府中有很大影响,其中有布鲁姆的学生、现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r<br>
<br>  新保守派在里根政府期间进入辉煌岁月。里根自称是伯恩海姆的崇拜者,1983年授予伯恩海姆最高平民奖章“自由勋章”。里根任命一批新保守派人士担任负责国际关系、军控与裁军、教育、民权事务的高级官员或顾问,如里根任命现布什政府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原主席理查德·帕尔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东欧与苏联事务部主任。新保守派控制了里根政府的外交、国防和教育政策。里根提出“里根主义”的对外政策纲领、“星球大战”计划、“推回”苏联扩张战略等,都显示了新保守派的影响。\r<br>
<br>  新保守派在共和党现实主义派占主导地位的老布什政府中受冷遇。在老布什政府里,仅有当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副总统奎尔办公室主任威廉·克里斯托尔(欧文·克里斯托尔之子)等少数新保守派。\r<br>
<br>  1992年,美国国防部拟订《1994—1999财政年度防务计划指导方针》,当时国防部长是现任副总统切尼,由沃尔福威茨和当时助理国防部长帮办、现切尼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安全顾问刘易斯·莉比负责草拟。这个文件强调:在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后,美国成为全球性领导者。今后许多年里,欧亚腹地将不可能重新出现过去苏联那样对美国的全球性挑战。美国“新地区防务战略”的一个“首要目标”和“主要考虑”是,要维护美国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防止重新出现过去苏联那样的新的全球和地区的竞争对手。美国必须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机制”,“威慑潜在的竞争者,使它们甚至不敢奢望发挥较大的地区性或全球性作用。”文件里把“欧洲、东亚、中东和西南亚以及前苏联的领土”,“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列为美国利益攸关地区,要“防止一个有敌意的强国统治”这些“关键地区”。因为掌握其中任何一个地区的资源将“足以形成全球性力量”。在东亚和太平洋,美国“必须保持我们作为这个地区首要的军事力量的地位”,美国要成为“一种平衡力量”,防止出现“地区霸权”。俄罗斯将仍是“世界上拥有摧毁美国能力的惟一国家”,美国应该做好两手准备。美国目标是“保持成为在中东和西南亚地区占支配地位的外来力量”,“防止一个霸权国家或国家联盟统治这个地区”,美国“应该打消印度对南亚其他国家和印度洋的霸权主义愿望”。“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高于联合国”,“美国应该准备单独行动”。未来的联盟只会是“特定的聚集,常常在面临危机后就不再持续”。美国应该对某些能够获得或者已经拥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打击。美国报纸1992年3月披露美国国防部这个文件草稿中还有:美国要使其他先进工业国家“不向我们的领导地位挑战,或是试图推翻已有的政治和经济秩序”,要保持“德国和日本纳入美国领导下集体安全体系”的既定秩序,“必须设法防止出现只有欧洲人的安全安排”。这个文件草案当时在德国、日本、西欧、印度等引起了强烈反应,后来据说美国国防部作了一些删改。1993年1月,老布什政府下台前夕,切尼把这个文件改名为《90年代的防务战略》,希望继任者能够遵循。\r<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20:15:48 | 只看该作者
克林顿民主党政府期间,新保守派的影响下降。新保守派阵营大多数是共和党人,也还有一些民主党人,如帕尔。原来是传统的强硬保守派的切尼、拉姆斯菲尔德(在尼克松、福特政府中担任要职、现小布什政府国防部长),也支持新保守派主张,加入新保守派阵营。1993—1994年,新保守派新一代领军人物登场。为了重振影响,小克里斯托尔1995年创办《旗帜周刊》。1997年,小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卡根发起成立“美国新世纪计划”组织。“美国新世纪计划”成立时发表的原则声明说:“我们志在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提出理由并赢得支持”,“政府成功的必要因素”是拥有随时迎接“当前和未来挑战”的“一支强大的军队”,“关于军事实力的里根式政策也许现在不流行了,但它对确保我们在下个世纪的安全和伟大是必不可少的。”切尼、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莉比、弗兰克·加夫尼、威廉·贝内特等25个新保守派、社会保守派、军工联合体等代表在原则声明上签名。\r<br>
<br>  1998年1月27日,沃尔福威茨、拉姆斯菲尔德、莉比等18个新保守派人士联名给克林顿总统写的公开信中说:“我们劝你制定新战略以保障美国的利益”,“这一战略的目标首先应该是把(伊拉克统治者) 萨达姆赶下台”,“在外交手段明显失败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不应受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原则的束缚”。18个公开信签名者中,有8人在现布什政府中任要职。\r<br>
<br>  新保守派坚持顽强地表现自己。2000年9月,“美国新世纪计划”推出《重建美国的防务》文件,提出11点纲领性建议。其中提到的主要思想是:即将来临的新世纪的挑战是要维护和加强“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美国在21世纪的单极地位”,“防止一个强大对手的崛起,根据美国的原则和利益塑造国际安全秩序”;美国应全面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组建太空部队,夺取太空主导权;增加军费,积极研制高科技武器,维持美国在常规武器方面绝对优势,研制“地堡克星”等新型核武器;在全球建立前沿基地;决不允许伊拉克、伊朗“流氓国家”敲诈美国,威胁美国本土安全,朝鲜、叙利亚和伊朗是危险政权;要使中国“更迭政权”,“现在是增加美国在东南亚驻军的时候了”。这些纲领性建议即构成了一年后上台的布什政府对外战略的基础。\r<br>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20:16:53 | 只看该作者
<br>  布什推行全球战略主要采取单边主义,对其认为的当前敌手和长远潜在对手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布什2001年9月说:“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现在都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站在(敌人)恐怖分子一边。”2002年9月布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还说:“在领导反恐战争中,我们正在打造新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关系,并重新规划现有的国际关系。”他还说:“我是一个战争总统。我在这里(白宫总统办公室)就对外政策问题作决定时一直想着战争。”\r<br>
<br>  布什政府进行的反恐战争对美国社会也造成冲击,限制其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9·11”恐怖袭击后,布什就宣布美国进入战争状态。白宫发言人说:总统“认为任何反对他的政策的行为都是叛国行为。”布什政府在“战争状态”、“反恐需要”下,利用并进一步煽动美国公众在遭到“9·11”恐怖袭击后的震惊、恐惧、报复心态,大大限制美国公民****的种种权利,竭力压制美国国内反对布什政府政策的种种意见和行动,歧视、排斥和****外来移民特别是来自穆斯林世界的移民。\r<br>
<br>  布什政府制定和实施这样的全球战略,布什政府三年多来采取的种种行动,布什政府的政策思想和倾向,同上述新保守派的言论和思想相对照,如出一辙。对此,美国前总统卡特在2002年9月5日《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一个保守人士的核心集团,他们正在试图打着冠冕堂皇的反恐战争的幌子实现压抑已久的野心。”\r<br>
<br>  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严重冲击了以联合国及《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国际秩序架构的国际关系体系,无疑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和挑战。\r<br>
<br>
4#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20:17:42 | 只看该作者
三年多来,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美国在世界上和国内接连遭到挫折,美国有影响人士越来越多撰写文章,出版书籍,抨击布什政府推行的新保守派全球战略。\r<br>
<br>  在美国《世界政策杂志》2003年秋季号上,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3—1991年曾任这家杂志主编的雪莉·施文宁格尔撰文指出:新保守派大战略的核心思想是,“美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几乎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改造世界”;这种核心指导思想“并没有反映出今天世界的现实”,“它行不通”;美国“大量军事力量陷入伊拉克,同时使美国部队成了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以及心怀不满的伊拉克人容易袭击的目标,美国到头来可能要在财政上付出沉重的代价”;“布什政府可能也已经刺破了美国军事统治地位的泡沫”。\r<br>
<br>  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两位资深官员、布鲁金斯对外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伊沃·达尔德和外交学会研究部主任詹姆斯·林赛在《布鲁金斯评论》2003年秋季号上撰文指出:“美国藐视各种国际机构”,“一意孤行地偏爱采取单边行动”;“美国不仅要时刻准备先发制人地打击即将出现的敌人,而且还要预先制止潜在的威胁”;“有迹象表明摆脱一切约束的美国将面临许多难题,美国驻伊拉克的军队发现他们被卷入了一场游击战争,国外对看起来傲慢而伪善的美国的怨愤有所增加”;“一些亲密盟友公开谈论如何去压制美国采取行动的能力”。\r<br>
<br>  美国对日政策研究所主任查默斯·约翰逊在撰写《大反扑:美帝国的代价和后果》一书后,又出版新书《帝国的悲哀:军国主义、秘密和共和制的终结》。书中说:美国“穷兵黩武。这会导致在世界各地出现更多反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活动”;“布什发动了一场帝国战争——入侵伊拉克”;“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布什“总统对议会权力的蚕食,导致民主和宪法权力的丧失,政府本身也将从‘行政部门’变成军政府”;“帝国的最后一个悲哀是财政崩溃”;“美国在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美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r<br>
<br>  金融家乔治·绍罗什出版新书《美国至高无上霸权的泡沫》。他指出:新保守派利用“9·11”恐怖袭击,“通过先发制人军事行动来谋求美国至高无上霸权地位”;在反恐战争以及“****欺人之谈”的掩盖下“追求美国至高无上霸权的梦想”,是“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美国国内“利用反恐战争来剥夺公民自由”;“布什正在领导我们朝着一个非常危险的方向前进”;“美国同世界其余部分之间的裂口已经形成”。\r<br>
<br>  卡特政府时期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2004年3月出版新书《选择:支配地位还是领导作用》。书中指出,布什政府的横行霸道行为和寻求除了对于其敌人之外还对于其盟国的支配地位的做法,既破坏了反恐战争,又破坏了美国的更大利益。2004年2月和2003年11月,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众多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对外政策在整个世界的支持率都降低了。全世界对美国最近的行动都产生了明显的憎恨,对美国领导人也产生了普遍的不信任,就连在伊拉克参与联合行动的国家也是如此。”“一个独占鳌头而失信于国际社会的美国,是一个世界上势孤力薄的美国。”他还说:“美国丧失国际声誉和美国越来越孤立的现象反映了一个令人痛苦的悖论:美国的全球势力处于历史顶峰,而美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却跌到谷底。”\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2:4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