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报刊:世界正在中国化?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3 17: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国报刊:世界正在中国化?
<br>
<br>2005年06月22日 来源:凤凰网
<br>
<br>中国在全球化了的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解读今日的中国,看法却是南辕北辙,山里山外各不相同。假如真的有关于中国的真理,那么真理也许就在两个极端之间。德国“时代”周报发表长文“世界正在中国化?”,描绘了一幅有别于德语媒体主流色彩的中国图画。
<br>
<br>德国“时代”周报驻中国记者格奥格.布鲁默6月16日发表的“世界正在中国化?”一文的新意在于,它没有否定那些常见的对中国的批评和观察,但也没有轻易得出悲观的或是乐观的结论。中国特色究竟是什么?布鲁默没有给出说法,他采访的中国人自己也在寻找答案。布鲁默尝试做的是去感受中国的脉搏,而不是开一张诊断书。
<br>
<br>一、“联想”引发联想:假如中国为德国造“奔驰”...
<br>
<br>布鲁默首先提到了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一个不久前在世界上还默默无闻的中国公司吞吃了西方工业巨头的一部分。对于德国人来说,如果要理解“联想”事件的意义,就不妨联想一下如下情形:奔驰公司将发动机业务卖给了中国,而自己只从事设计和营销。
<br>
<br>布鲁默指出,在庞大的共产党干部阶层背后,像联想总裁杨元庆这样的企业家、工程师、建筑师、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等阶层正在悄悄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些改变对于中国的意义,已经不能仅仅用“西方资本家与东方共产主义分子共同营建的原始积累式的资本主义联盟”来加以概括。布鲁默认为,“实际上,中国在很多层面上正在经历一种革新。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里起作用的不只是廉价劳动力”。无独有偶,不久前美国“商业周刊”也发表了一篇认为“中国竞争力不仅来自于价格”的文章,那篇文章说:随便找来一个批评中国的人,他就会说:“中国搞欺骗。”中国盗版别人的软件、剽窃人家的设计、利用不公平的汇率向世界倾销东西、使用廉价的劳动力……罪名不一而足。但事实上,“欺骗”一词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br>
<br>布鲁默引用了哈佛经济学家理查德.弗里曼的一句话:“中国的特别之处在于,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而贫穷的国家,它既能保持低廉的劳动成本,又能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富国开发高科技,穷国生产劳动密集型大众消费品,这一不久前还适用的国际分工原则渐渐被中国打破。
<br>
<br>布鲁默预言说:中国将来肯定要减少进口,投资热也会降温,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集中精力攻占世界市场,在传统的西方企业的强项领域与西方人展开竞争。
<br>
<br>二、二十一世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br>
<br>布鲁默还提到了中国TCL集团。去年,TCL收购了FaGuo汤普森彩电业务,成为全球最大彩电制造商。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威林根-施万宁根小镇也感受到了TCL的冲击波-这里的原汤普森研发部也转到TCL旗下,中国人接手后立即开掉了150名高级科研人员中的50名,因为很多研发工作被转到了成本上更有优势的中国深圳。自从兼并了汤普森后,TCL在深圳的研发部从原来的400人扩展到600人。
<br>
<br>中国不仅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还有过剩的专业人才资源。中国目前拥有最多的大学生,科研人员数量在世界上排第二位,“大学生过剩”是什么概念,只要看看各地招聘会上如潮水般的年轻面孔就知道了。西门子监事会主席冯-皮埃尔自豪地说,西门子在中国每创造4个就业岗位,就相应地在德国本土制造了一个就业岗位。问题是,这一比例还能保持多久,因为到2020年,中国的工程师数量将是现在的3倍。
<br>
<br>中国曾流行一个宣传口号,大意是:二十世纪,人才是最宝贵的。一位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说:二十一世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br>
<br>三、大众奔驰和宝马:玩的是飞镖
<br>
<br>德国人提到中国经济,自然会自豪地提到大众、奔驰和宝马在中国的投资。布鲁默却说,短期来看,这几家大汽车公司在中国都赚了大钱,但是长期来看,他们都是在中国玩飞去来器,甩出去的动作很潇洒,飞去来器在空中的飞行也赏心悦目,但转眼之间,飞去来器却飞回来砸到了自己的头上。
<br>
<br>中国的法律规定,国外的汽车公司必须与中国本土公司合作才能进入中国,其长期的后果就是国外为中国带去了技术和培育了人才。与德国大众合作了20年的上汽已经宣布,从2007年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品牌。
<br>
<br>最突出的例子是生产奔驰汽车的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目前正在建设的北京奔驰车厂是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是以75%的增长率在上升的时候往里打的,但是现在的增长率仅为15%,汽车生产过剩已经成为现实。戴-克公司的原计划本来是在中国设厂以供应中国市场,但是现在却宣布也要将未来中国产的奔驰汽车出口世界市场,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的生产地转移,德国与中国的两个奔驰车厂展开内部竞争。
<br>
<br>四、美国情报部门:中国崛起的四大要素
<br>
<br>**时代的豪言壮语说:中国人民人人吐一口口水,就能把苏修美帝淹死。**结束30年后的今天,这句话恐怕要改成:中国人民人人开一辆车,美国汽车会被石油渴死,俄罗斯朋友会被尾气熏死。
<br>
<br>布鲁默说,能源和原材料问题最能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的冲击。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6大国民经济和世界第3大贸易国,中国对能源的饥渴为世界石油市场带来了巨大供求紧张关系。2004年,中国的日需石油量以接近600万桶,取代日本成为了全球第2大石油消耗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已经与中国的外交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为了获得石油,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反对制裁苏丹,与印度和日本展开石油外交上的争夺。
<br>
<br>去年年底,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向中央情报局和总统提供的报告说,中国的崛起可与上个世纪美国的崛起相提并论,其后果难以估量。这份报告列出了中国崛起的四大要素:高经济增长率、军事实力的提升、注重发展高科技和庞大的人口基数。
<br>
<br>五、中国大崩溃的两种可能条件
<br>
<br>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报告说,只有出现两种情况,中国的崛起才可能被遏止,即全球化的过程被中断或中国发生大的动乱。
<br>
<br>布鲁默指出,由于中国的市场的巨大诱惑力,国际上几乎不可能出现能奏效的“反中国联盟”。这意味着,只要全球化在进行,中国不可能被排除在其外。
<br>
<br>至于中国会不会发生大的动乱,布鲁默列举了诸多种可能会导致动乱的诱因,如腐败现象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生态环境崩溃、大量平民失去基本社会保障、大规模失业等等。但是布鲁默认为,这些都极有可能发生,但是即便如此,中国社会也不大可能崩溃,而更有可能的是中国人听天由命,中国的现行体制不会很快就崩溃。
<br>
<br>布鲁默列举了一些数字来说明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自1980年以来,有4亿中国人摆脱了赤贫状态;今天,生活在国际贫困标准线下(每人没天可供支出收入不超过1美元)的中国人为8000万,有2万美元以上家庭财产的中国人已经有2亿6000万,一个新的中产阶层正在迅速成长。
<br>
<br>六、刘姥姥进城,赶上了全球化
<br>
<br>上世纪80年代高晓声发表的短篇系列小说-“陈奂生上城”轰动一时,农民进城的命运得到了文学的关怀。就像当时“农民进城”为题材的大部分小说一样,失落回乡是进城农民无法逃避的宿命。
<br>
<br>布鲁默也提到了农民进城的问题,但是他认为农民进城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中国有8亿农民,即人口的60%是农民,这些人当中每年有上千万人进入城市。“城市化创造需求”,一位中国的经济学家说。
<br>
<br>布鲁默提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新特色是城市化与全球化同步进行,而在欧美,这两个过程时间上相差了一个世纪。城市化瓦解了中国的传统大家庭结构,全球化改变了文化上的和价值观上的变化。在中国的大城市已经能观察到一种文化聚变,中国的元素和外国的元素被混织到一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依然显示出它的价值。
<br>
<br>“中国已经是一个工业社会,一个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能够挑战西方的工业社会”,布鲁默的开篇引语就如是说。
<br>
<br>七、中国特色是什么?
<br>
<br>今天的中国特色是什么?布鲁默通过一位北京的女服装设计师之口探讨了这一问题。这位刚刚为摇滚歌星崔健设计过演出服的冯姓女设计师说:“直到不久以前,我们的所有新服装设计都是进口的和西方的。今天,我们中国人问自己:我们自己的风格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来自西方的新东西和我们自己的东西结合起来?今天,什么才能叫中国化?
<br>
<br>不管中国特色是什么,它都在从中国走向世界。布鲁默引用一位来往于德国和北京之间的中国戏剧女导演的话说:“今天推动我们的是一种活力、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压抑不住的希望。”
<br>
<br>布鲁默说总结道:在自信与毫无批判精神之间,中国走上了全球化之路,并一点一点地使世界越来越中国化。
<br>
<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6-24 21:28:44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在中国化?也未免太给中国面子了。现在的中国有什么呢?经济的增长还是靠投资来带动的,繁冗的出口主要是外企的。我们所仅有的是还算好的投资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和所谓的高级技术人才。外国人看到了这些,他们来了,带了了资金和技术,可是他们的目的依然和在他们国内一样——赚钱。他们来中国了,来中国投资,生产,出口。赚的还不是我们的钱?我们可倒好落了个替罪羊的地位,还说什么世界在中国化!没看到外国人和中国经济的关系吗?没发现是世界的人来开发中国市场吗?我看倒是中国在世界化。中国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我们和别人的差距还很大;我们是有一定的模式,可是我们要改进的还很多。世界给我们很多关注,他们学习我们,他们要中国化。可是我们应该清楚,我们是在世界化,我们只有很好的容入世界市场里,才有我们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国是我们的家,可是却不是我们的范围,我们的范围是世界,在那里有我们日夜期待的东西。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5 02:02: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问题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我不认为这就是目前中国国情的全部以及主流
4#
发表于 2005-6-25 12:20:30 | 只看该作者
那现在外商的投资是不是对我们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呢?
5#
发表于 2005-6-25 12:21: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的发生大动乱,我们将何去何从?
6#
发表于 2006-1-21 21:27:49 | 只看该作者
起码这个世纪是中国世纪~~这不夸张
7#
发表于 2006-2-4 20:02:5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确不缺人才,\r<br>但缺优秀的人才
8#
发表于 2006-2-26 14:04: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正在不断走向世界,这无疑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历史证明,古中国、卧莫尔帝国、土耳其帝国的衰落无疑都是闭关自守的结果,而原来最不可能发迹的欧洲却因为海上贸易带动了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是一国经济强大的必由之路。\r<br>中国对外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价值低廉,但是这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中华民族正在不断以辛劳和奉献建设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为世界作出贡献,而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会保持一个不错的势头,因为中国广大的人口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巨头都非常关注中国市场,中国的潜力是无限的。目前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该重点保持社会稳定,同时扩大教育力度。相信中国在本世纪将是最耀眼的一个国家。
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18:09:58 | 只看该作者
人是解决中国问题最终归宿,这点是必须明确的,中国人整体素质的高低才是中国在未来能否生存和获得与中国历史相符的国家荣誉的关键
10#
发表于 2006-5-10 00:16:27 | 只看该作者
<p>二十一世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p><p></p><p>同感</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5: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