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考研月计划的目的是对考研各门课程的复习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因为考研是一种有时间限制的考试,也就是说几月份到几月份应该复习什么内容,所有考研人大同小异。 <p> 但也并不是说如果复习不完,考研就注定失败。而是说,因为没有经历过某个阶段,分数可能因此偏低,但是否一定低到不能通过国家分数线或是本校录取分数线,这也要视各人的实力和一点点运气而定。</p><p>我认识的一个师姐,大学英语四、六级都是90多分,GRE和TOEFL的分数也挺高,在考研复习阶段为了给稍微偏差的数学让路,愣是没有复习一点英语,结果最后上考场英语还是考了70分。</p><p> 谁的英语这么牛,他也可以不用专门复习考研英语。谁要是在马列主义宣传部门工作过,他也不需要专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如果是普通的研友,最好还是能按部就班的复习考研四门课程。</p><p> <strong> 第一门课、政治理论</strong></p><p> 政治一般从每年的7、8月份开始复习,因为6月份是大纲公开出版的时间,大纲出了之后,各种参考书才会相继面世。而且视其学科的知识量,从8月份开始复习,时间还是充足的。但是如果上半年时间确实充裕,想提早开始复习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就是在7月份之前找到前一年的政治辅导书,学习里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分,因为这两部分的学科内容相对后几部分来讲,每年的变化比较小。</p><p> 复习过政治的研友,往往经历过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第一遍看政治,看完了没有一点感觉。然后买了一本练习题来做,凭自己的印象做完了选择题,注意这个阶段只做选择题就行。一对答案,往往是对了的不知道怎么对的,错了的也不知道是怎么错的。也就是说做题时找不到理论依据,单凭感觉做。这是第一个阶段的正常表现,属于入门阶段。</p><p> 做完题之后,还要拿着做过的练习题回头去找参考书上的理论,在参考书上再圈点一番,基本达到理解目的。这是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作理解阶段。</p><p> 第三个阶段,是总结笔记、背诵大题和做模拟题的阶段。需要对照着参考书,在笔记本上写出各部分主干的内容,以备考前翻阅背诵,这主要是为答大题准备的。最后还要做上三套左右的模拟题,主要是为了控制答题速度,既防止无意义的答题过快,也要避免答不完卷子。</p><p> 以上是复习政治理论的阶段性安排,具体到时间,可以参看表5-1。</p><div><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border="1"><tr><td valign="top" width="10%"><strong>时间</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13%"><strong><span>8</span></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13%"><strong><span>9</span></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13%"><strong><span>10</span></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17%" colspan="2"><strong><span>11</span></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17%" colspan="2"><strong><span>12</span></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13%"><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月</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r><tr><td valign="top" width="10%"><strong>阶段</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47%" colspan="4"><strong>第一阶段</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20%" colspan="2"><strong>第二阶段</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20%" colspan="2"><strong>第三阶段</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r><tr><td valign="top" width="10%"><strong>政治</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strong>复习</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strong>内容</strong><strong><span><br /></span></strong></td><td valign="top" width="47%" colspan="4">●按顺序把每部分内容仔细看一遍,每天不需花费太多时间<span><br /></span>●精力足够可参加一个辅导班<span><br /></span>●做完题库中所有选择题,没必要作辨析、分析题<span><br /></span></td><td valign="top" width="20%" colspan="2">●拿做过的练习题回参考书找到相应理论或知识点<span><br /></span>●着重理解<span><br /></span></td><td valign="top" width="20%" colspan="2">●总结主干内容到笔记<span><br /></span>●背诵笔记本上内容<span><br /></span>●做三套模拟题<span><br /></span></td></tr><tr><td width="60"></td><td width="76"></td><td width="76"></td><td width="76"></td><td width="38"></td><td width="59"></td><td width="57"></td><td width="43"></td><td width="74"></td></tr></table></div><span><br /></span></div><p> 表5-1 政治理论6个月复习安排</p><p> <strong> 第二门课、英语</strong></p><p>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一般来讲,在8月份正式开始复习考研以前,考研人应该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就是说词汇量基本达到4200,能正确理解四级阅读文章,四级听力不低于10分,每半小时内能写出120字的作文。</p><p> 但有以下几种情况的研友需要特别注意并重新评估自己的“考研英语”水平:</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5006c"> 一年前通过四级,尔后一直未学过英语</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5006c"> <p> 六级屡考未过,且成绩低于50分</p><p> 四级不知道怎么过的,成绩大约60多分</p><p> 以70余分的成绩通过六级,自认为英语水平还行</p></font><p> 前三种情况自不用说了,处于这三种情况下的研友英语水平不会高过四级水平,面对考研需要格外努力。</p><p> 至于第四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研友,具有足够的英语基础,但是也往往因为大意,在“考研英语”中落马。</p><p> 以往有很多研友在论坛上讨论六级与考研难易比较的问题,因为有人六级成绩不错,考研却不过线;有人考研过线,六级却总是低分。</p><p>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种考试的阅读出题风格不同。六级考试的阅读,倾向于所见即所得,考研英语的阅读,更需要做深入的逻辑判断。六级考试四篇阅读,20个选择,最多45分钟做完;考研英语也是四篇阅读,20个选择,花费时间应该是70分钟左右。六级强调快读,考研要坚决杜绝快读。</p><p> 这就是为什么两种考试引起这么大争论的原因。考研前过了六级的同学,自认为水平不错,上了考场以六级阅读的答法做完了考研阅读,三个小时的考试,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然后无所事事,疲于检查,甚至提前交卷,最后的成绩自然不会理想。</p><p> 所以,在考研英语的复习中,就有最重要的一项——做历年真题阅读。把真题做上两遍,再研究一遍,既巩固了考研英语的核心词汇,又分析了长难句,为翻译题打下了基础,最重要是抓住了阅读的出题思路。</p><p>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