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0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亿博师兄:将外交进行到底——写在毕业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8 09:5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将外交进行到底
国关论坛里亲爱的前辈,正在备战考研的后辈,我是曾经同时考上外交部和人大外交的亿博师兄(QQ374078419 新浪微博:姚亿博)——曾经被媒体称作“励志哥”,也曾以第一名考上研究生,更因为放弃部委公务员的工作被称作“放弃铁饭碗的人”而招来不少热议。
两年前,曾经面对外交部和人大研究生的艰难抉择,如今,在毕业之际,我依旧在纠结过后,放弃了新华社办公厅、中再集团总部等这些收入颇丰也颇为体面的工作,坚定地选择了中联部。



     我想说,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就要将外交进行到底了。从最开始以外交官职业为梦想,到为了提升自己、圆一个人大国关梦,放弃外交工作,选择读研。从辛苦奔波的实习,到日夜不休的国考备考。我终于创造了“奇迹”,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联部。回顾这两年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多酸甜苦辣的故事,想要和大家分享。不管是经验或是教训,都希望这些简单的文字能够化成大家未来人生路上的正能量。

让压力都化作动力!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我本科时期的班主任得知我要放弃公务员,而选择继续读研时的那句话,“你这次是运气好,要想清楚放弃以后,应该是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或许吧,简单地为了读一个不一定前途光明的研究生,而放弃自己向往亲朋期望的工作,着实是一个风险极大的选择。不过,当我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到向往已久的人大国关之时,一切犹豫和迟疑就不再重要了。
入学之初,第一个小挫折就是得知那些经常在媒体上露面的名教授早已有了确定的学生。因为不少人说,导师很重要,可以提供不少的资源。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自己的导师不仅很好,而且未来的发展还是靠自己(这个下文再说)。
参加了学校和学院的研究生会,在了解到校研会我所在部门的尴尬地位后,果断退出,将重心放在学院研究生会上。后来成功竞选上副主席以及和不少老师、不同专业的同学所建立的友谊、对找工作的帮助则证明我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出国参加研讨会、参加各国驻华使馆活动、采访国际组织负责人都是第一年的丰富经历,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在研二的上学期,我再次开始了人生中的一个冲刺:准备国考和找工作。
      因为通过对自己的审视和就业形势的综合考虑,自己依旧打算工作,并且从事本专业工作。那么,参加国考就是必然的选择。当然,这是当下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之一。就国考这件事来说,有人会说“你都没复习就考上过,这次没必要那么辛苦”,也有人说“国考就是看谁幸运,你上次考上了,这次可能性不大,不要一根筋”。
      但是,在我看来,既不想去企业做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也不想皓首穷经地真正做学术,那么继续国考是唯一的选择。从研二上学期开始,自己又开始了六点半起床,十点回宿舍的“考研节奏”。时至今日,我依然要感谢一年前的自己,那时的自己既没有“妄自菲薄”地以实习为主,到处奔波;也没有“骄傲自满”地游戏人生,放松要求。在那段日子里,我不仅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国考,也积极而勤奋地给新华社的《瞭望》周刊社供着稿,也在和北京和地方的政策研究机构合作。直到参加中联部的调研能力测试,我都要感谢自己那时争分夺秒写的稿:复习国考重要,就将中午和下午的饭后消化时间作为写稿专用。而当时写的关于中美关系、泰国乱局这样的文章,无意不涉及到了相关考题。当然,二十多篇发表于《新华月报》《红旗文摘》《领导文萃》《瞭望东方周刊》等的文章,俨然成为了我找工作的一块块扎实的敲门砖。
在人大,也同样成为了传说:那个第一个进去的人,那个一直坐在阅览室靠窗位置的“奇葩”。当然,这个传说也是自己去年去日本开会听同学说才知道。
       时间进入到2013年9月,就业季来临。经济形势决定了整个就业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照例地,某部门提前招考,并以“竞争较弱、考取几率大、待遇较好”为幌子吸引了大批的同学前去报名。面对众口一词的“最难就业季”,我也随大流地通过了报名和初审。然而纠结也随之而来:
我真的适合这项工作吗?我真的要放弃外交吗?
虽然,如此以来,压力会小很多,以后生活也不无优越,但在前思后想后,自己的外交梦想占了上风:我再次“奇葩地”放弃了这一个考取几率很大的岗位,选择10月参加统一报名。
      由于不少早就参加实习的同学已经要签、公开报名的国考报名人数与日俱增,我所报考的岗位已经有超过1000人通过审核,压力更加的大了。
怎么办?
       这让我想到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和那些一个个虽然被用滥但依旧具有励志精神的故事。回想当年准备考研的日子,回想高考后不甘心的日子,回想着那些对我仍有殷切祈盼的人们,回想着那些可能在自己毕业之际英雄气短时会冷嘲热讽的人们,我觉得自己没有退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前冲。
       人们很难理解,在室友看电影到凌晨、在凭借名校身份明明不努力也能找份不错工作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早起的理由。
在备考期间,除了做真题、总结理论知识之外,也陆续面试了诸如新华社、人民日报这样的事业单位和中再、中船、北方工业这样的央企,最后也几乎一一拿下。在这些面试中,实习期间的突出成绩和学生干部经历等都成为了自己脱颖而出的必杀技:新华社办公厅的岗位,全国报名者成千上万,只要11人参加笔试,就有我。人民日报历来重视教育背景,不少本科非清北人的师兄师姐都说了能进面试很难,但凭借自己过硬的简历,自己再次突破了常规。中再是金融街里周知的高大上央企,不仅历来看着经济学背景,更从不缺乏优秀人才,可自己照样杀入终面。
我想这和自己长期的知识储备、在研究生会的工作、各种交流实践活动都不无关系。所以,我想告诉那些常常顾影自怜、哀叹不幸的同学们,这世界本不存在什么“不可能”、“没办法”、“我不行”,那都是一个个弱者为了安慰自己所制造的迷麻醉剂。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尝试,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实习很重要
      虽然最后还是选择了进入体制内,放弃了基本到手的企业工作。但是,这一轮找工作的体验是,除了大家的教育背景相当重要以为,你的实习经历基本上是你从众多学校、专业相同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最大筹码。
举例说来,我一个同学的实习大部分在银行,而且暑假就一直在某银行实习,到最后结束的时候,该银行就很小范围地从他们中录用了一大批同学。还比如另一个女生,凭借在各大央企的实习成功地打破了所谓“女性劣势”的就业困境,拿下一个巨土豪的央企。就我自己来说,主要在媒体实习,所以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找工作的时候,就比较顺利,基本都能够通过筛选。
      所以说,如果大家在就业前就一个比较明确的就业取向,那么最好利用业余时间在相关的行业,最好是较大的单位找一份不少于1个月的实习。当然,也有更优秀的同学,根据自己不同方面的需要,在不同行业的大企业都参加过实习,这样肯定也就更加全面。
在新华社实习的时候,第一篇文章被全社通报表扬,后来就逐渐从普通的实习生成为了现在的特约撰稿人。总结经验,我觉得除了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国际关系知识外,勤奋也是分不开的。比如,有的同学实习一篇文章不发,或者发了一篇就满足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只要编辑需要,我就一定写出来。即使有时候编辑没有要求,当发现重大且合适的选题后,自己就会第一时间写出来,再交给编辑。这样,到现在为止我发表的文章已经不下20篇。

不要让学术科研成为遗憾
     坦白地说,这两年,我自己并没有在学术上有多大的成绩。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和使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媒体打交道上,虽然结识了不少根本不敢想像的人物,但是自己除了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发表并宣读了一篇英文论文之外,就没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过真正的论文。
这里面既有自己懈怠的原因,也有自己静不下心做学术的缘故。所以,希望大家引以为鉴。毕竟没了考试的压力,能否积极主动地关注学术动态、搜集资料、撰写论文,都是需要大家自己给自己把关。毕竟,在研究生阶段,如果能够留下一篇论文,也是对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交代。

再说说考研那些事儿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实际上,近几年的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但是人大同学就业的整体情况都是不错的。但是,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同学可以手上拿好几个工作机会,纠结于去哪,还有的同学一直到毕业前夕才能够定下来。这里面的原因,既有各自教育背景的不同,也很大程度上是各自努力程度所决定的。
所以,我想说,即使来读研了,大家还是不能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考研前,会觉得考上之后就春暖花开了,实际上,考上之后,你还要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去处理。
      当然,对于那些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具体的经验,咱们论坛都有,我只是再想给大家强调两点:一个是学习方法,简单说来就是要有效率。在充分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另一个是学习品质,也就是毅力,既然决定考了,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坚持,不仅对于考研来说是必要的,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情商、智商大家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真正决定胜负的可能就是谁再多坚持哪怕一秒钟。
     这里也会有同学说,论坛里有的同学不到3个月就可以考上,而且是跨专业;也有的同学说,有的人连续考两年才考上。那么,咱这个“研”到底难不难考呢?
     我想,它既容易,也难。这当然不是废话。对于本身有一定外语优势,并且一直对于国际知识很感兴趣、记忆力理解能力都不错的同学来说,如果信息搜集工作得当而避免了弯路,那么3个月的准备时间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这也简单。
但是,也难。不同的同学接受能力不一样。读书习惯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有的同学还存在自己的短板,比如外语。既要面对大量的专业课,又要把外语补齐,确实很难。
      我当年准备了10个月左右,虽然时间挺长的,但是我也清楚在准备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如果去考,上线也是有可能的。当然,其他比我聪明的同学,说不定上400也是可能的。不过,我还是想说,不管是我这样准备10个月,还是那些考两三年考上的同学,收获了用6个月、3个月考上的同学们没有或者少有的东西。那就是自高考四年后,一个再次为了梦想长期拼搏的经历,这段经历如果足够艰辛足够难忘,那么它将给我们后续读研、就业、甚至一生带来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建议如果现在就有心读研的同学,现在就开始准备吧,你比别人多看的论文、多记的单词,多吃的苦,多忍受的压力,将使你读研时比一般人更加博学、工作时比其他人更能吃苦。
客观的说,每个人的智力确实有差别。但是,我认为,在咱们努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首先谦虚而谨慎的自认愚钝,并进而比常人多努力数倍的话,那么,一天一小步,积累起来,你的一生就会因此不同。这一点,已经在我无数次的笔试、面试和实习经历中被证明。

将外交进行到底!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这些国关类专业真的好吗?
     好就业吗?好考吗?以后干嘛?
     当然,所有的同学考研都有相关的顾虑。就我的感受来说,找工作的话,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就业确实要相对容易,这也主要是就企业而言。就连一些和经济沾边的专业,其实也是好找工作的。很多企业和机关是不会专门针对国关类专业招聘的。具体说来,我们选择的范围除了常见的大央企以外,就体制内而言,主要有外交部、中联部、人大政协等部委的外事岗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央视这样的媒体。如果大家的教育背景不错、实习经历也很突出,那么去央企也没那么难。银行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几年想去总行就比较困难。
除了主要把考研当做就业的跳板,也有的同学是当做学术生涯的必由之路。比如有的同学会积极撰写论文投稿;有的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学术会议;有的同学呢,会选择几所心仪的海外学校申请读博士,比如伦敦政经这样的学校。
那么,对于那些真心想要走上外交之路的同学们,我要对你们说什么呢?
       外交部、中联部这样的外事部门,就是你们的最好去处了。
说句实话,虽然公务员热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削弱,但是就中央部委而言,尤其是对于外事口来说,一直都是清水衙门,没有大家在地方感觉到的那么多“油水”。工资在北京来说也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大家随便找一个外企或者互联网企业,收入都是在机关的好几倍。这里,就有一个,大家是选事业还是选工作的问题了。
       如果是选工作,那么干什么都行,只要钱多(当然不能违法犯罪),但是如果想选事业,就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不那么看着报酬的。就我来说,放弃了月入颇丰的企业,选择中联部,就是想着希望能够干出一番理想的事业。
所有考研或者即将读研的同学们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读这个研。
回答不应该是这样:逃避就业、混个学历、随大流。

致谢
       老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此言不假。
考研时,没有白鹤老师一手创办的国关论坛,就没有如此便捷获取信息的平台。没有张师兄、刘师兄、周师姐这样的前辈指点,也一定会走不少弯路。是咱们国关论坛的一个个前辈,不厌其烦的答疑解惑和信息共享,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家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那些考研的后辈们,对自己的信任其实也是自己不断努力的激励。
      保研是幸福的,考研也是可贵的。
       国关届的名校们,保研的名额愈多,考研的名额愈少。然而,我始终认为,考研、国考是除了参加选秀、写小说出名之外,在20岁左右改变自己命运的少有机会。既然,无论年龄、地域、性别、出身,大家都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考研,只是一场考试罢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大家也都是认可的。一场考试,总要有得益者,也要有失意者。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窃以为,无论400多分的第一名还是360分刚合格的倒数第一,大家入学之后都是一样的身份,这些分数就将清零。无论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大家走上社会还是要一样面对各种“史上最难就业季”。所以东西迟早都会随风而去。
       那什么是重要的呢?我想,就是那为了梦想努力的一股子冲劲。如果有了这股子气魄,无论是学术、还是艺术、还是别的什么,大家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不是什么成功学,也不是什么老调重弹。师兄的例子就已经证明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不是吗?
         六年前,当我在江城望着雨中的长江的时候,我根本不会想到四年后我还可以来到京畿之地。两年前,当我纠结和懊悔没有去外交部的时候,我不会想到我再次走上了外交道路。一年前,当我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失眠的时候,我不会想到我一下子拿了五六个大家羡慕的工作。
           大家会说,多么正能量的故事啊!我也想说,拼爹的人是不少、天资聪颖的人也很多,可咱们大多数人,应该怎么做呢?
          为了梦想,咱们现在,就上路吧!

                                                                                                                                                                               亿博师兄
                                                                                                                                                                      2014年初春于北京
                                                                                                                                                        落笔在此,欢迎交流。(QQ37407841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
发表于 2014-3-31 22:33:19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励志,感慨万千,厉兵秣马,无畏风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2 09:12:57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恭喜师兄了啦!我一直相信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是充满力量的,我在学长的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到了梦想的光环。。。 有您这样的人才为国家效力,中国的伟大复兴真的是指日可待。向师兄看齐,好好迎接并规划我新的征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4-2 10:55:33 | 只看该作者
恭喜学长,真的很励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4:29:09 | 只看该作者
绝地武士 发表于 2014-3-31 22:33
的确励志,感慨万千,厉兵秣马,无畏风雨!

好好加油!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4:29:24 | 只看该作者
odelia1201 发表于 2014-4-2 09:12
首先恭喜师兄了啦!我一直相信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是充满力量的,我在学长的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到了梦想的光 ...

好好加油吧!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8 22: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