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9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北京领航张俊芳马哲录音1-8(mofile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4 20: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小 文件名
13.7M  1.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7006997981816802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7006997981816802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8.7M  2.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1611609272716926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1611609272716926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11.6M  3.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5565558347714498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5565558347714498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10.8M  4.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8578568449712137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8578568449712137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12.9M  5.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6156147324717035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6156147324717035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9.2M  6.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0520515858515807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0520515858515807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12.7M  7.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2702694808717369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2702694808717369 提取文件

大小 文件名
9.5M  8.mp3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2732720064210725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2732720064210725 提取文件

2007年北京领航张俊芳马哲录音1-8(mofile更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0:17:37 | 只看该作者
比以前的声音大点。
3#
发表于 2006-9-24 20:38:27 | 只看该作者
先顶一个看看
谢谢
4#
发表于 2006-9-24 20:46:43 | 只看该作者
都能下 3Q
谢谢
5#
发表于 2006-9-24 20:50:5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
顶!!!!!!
TOP考研论坛 - http://bbs.topkaoyan.net
TOP考研论坛 - http://bbs.topkaoyan.net
6#
发表于 2006-9-24 20:58:01 | 只看该作者
正在下载,谢谢楼主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1:13:42 | 只看该作者
Top is best!
论坛需要大家支持。
8#
发表于 2006-9-25 17:55:17 | 只看该作者
可以下,感谢楼主.....................
9#
发表于 2006-9-25 21:02:04 | 只看该作者

没讲义,我来提供讲义。

2007年张俊芳马哲讲义(上海站)

1.哲学的科学内涵。(所有的哲学的共性)(选择)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性质)世界观——自发的形式;哲学——自觉的理论形态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有哲学都研究的对象)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作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意识属性)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哲学基本问题。(a 定义,b 提出:恩格斯,c 内容,d 每方面内容的作用, e每方面内容的地位)
       (1)a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d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恩格斯提出的) 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e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 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 的唯物主义。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6.一元论和二元论。(世界的统一性)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辩证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彻底的一元论  二元论不等于唯心论)
7.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8. 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
       (2)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
       (3)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认识是一个复杂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选择)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都把具体形态做本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特点:科学性、抽象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观点)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特点: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结合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物是感觉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动”-贝克莱;“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尼凯;“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万物皆被于我”;“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绝对精神”、“绝对观念”;柏拉图-“观念世界”;中国古代的“理”、“道”;“天命”、“上帝”。
10.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旧唯物主义或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10#
发表于 2006-9-25 21:06:14 | 只看该作者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性质、对象)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内容)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哲学。(根本特征)    .
(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理论贡献)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直接理论来源  马哲创立的意义(在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①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
②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①研究对象上,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②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关键:把实践引入哲学,以科学的实践作为自己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集中体现:是把唯物主义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选择)
    (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内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批评性、创新性、阶级性的高度统一的哲学。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流派,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只强调理性凶素,认为哲学必须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由于科学主义哲学只强调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哲学主要包括:结构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波普)等。人本主义哲学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由于人本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2)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区分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注意到它们中的某些合理的有启发性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观点)(“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恩格斯唯物辩证法)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世界性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了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根本外,还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3)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正确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哲学基础。①人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其中哲学素养是基础,它更具备根本性和决定性。②哲学素养为人们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哲学素养能使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精神境界;哲学素养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7.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选择)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论)。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单选)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错 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对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的实物性 错)近代唯物论未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物质
18.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单选)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克思主义观点)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统一、联系)
    (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
20.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选择)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既趋向无限。
(4)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形而上学(绝对的时空观)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运动谈时空)的错误。

[ 本帖最后由 pot 于 2006-9-25 21:1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6 16:3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