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以往相比,新一轮降息的货币战,手法相同,但目标却有差异。近两年,欧美日在激烈的货币战中,以较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去年年底以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甚至转变为更加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在美国,Q E 3刚推出3个月,在扭转操作(O T )即将到期、“财政悬崖”即将来临之际,美联储在去年12月12日又坚决地推出了Q E 4,希望能够借此将失业率压低到6.5%。在欧盟,欧洲央行已于去 年9月 上 旬 启 动 直 接 货 币 交 易(O M T ),在欧元区二级市场无限制购买1-3年期主权债,通过O M T,希望使欧洲央行有能力应对政府债券市场的严重扭曲,保证货币政策的单一性以及货币政策立场能正确地传导至这个地区全部的实体经济。在日本,Q E政策原本就是日本央行的一种发明和创造。去年12月底,自民党的安倍晋三竞选获胜之后,日本央行的立场也随即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年4月4日,日本央行激进宽松货币政策集中爆发,承诺日本央行将实施开放式资产购买,并表示货币基础在2014年底前将几乎翻倍至2.9万亿美元。这是激进宽松货币政策的突出表现,而且史无先例。不过,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各国都没有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占到多少便宜。所以,与以往相比,新一轮的货币战就以降息为主要特征,而欧洲央行最终还是抢得了先机。因为,从现实情况看,欧洲央行降息25个基点,能够减少提前偿还长期再融资操作(LT R O )资金的 动 机 。 在 过 去 几 周 内 , 三 年 期LT R O偿还已经加速,放缓偿款能够确保额外流动性更长时间留在市场上,对未来货币市场利率的抑制效果也会更久。然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迫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举量化宽松以及降息带来的“热钱”涌入和本币升值压力,更多的新兴经济体不得不跟风降息或是采取汇市干预措施。世界银行对全球新兴市场资金流入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量较上年同期激增42%,达到640亿美元。为此,在韩国、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国,最近的降息明显带有打压本币的考虑。不过,新兴市场还特别重视未来宽松政策退出时资本大举出逃可能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