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元逞强引发的“安倍经济学”猜想(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1 16:4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链接标记宏观 | 链接标记金融 | 链接标记公司 | 链接标记产业 | 链接标记艺术投资欧元逞强引发的“安倍经济学”猜想(图)
正文链接标记我来说两句(人参与)2013年01月31日02:06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链接标记手机客户端
链接标记打印
链接标记字号
链接标记大|链接标记中|链接标记小链接标记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欧元逞强引发的“安倍经济学”猜想(图)]



  当日本向全球展露其“货币贬值的经世济国之道”时,刚从欧债危机缓过神来的欧洲央行是否也会推行“安倍经济学”?

  周三欧元对美元汇率继续延续前日涨势,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货币对报价1.3536,创14个月新高。欧元走强显示市场对欧元区信心增强,欧元崩溃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在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竞相贬值的背景下,欧元持续升值或将损害欧元区经济复苏动力,这也有可能成为欧元区加入货币战阵营的口实。

  欧元冲击14个月峰值

  关于欧元近期上涨的诱因,一位外资行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是由几个因素叠加而来的。首先,欧债危机缓和趋势明朗提振了投资者对欧元区的信心,其次欧元区最近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都非常积极:综合PMI显示企业正在快速扩张;而且投资者信心指数也有所回升。”

  公开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Markit综合PMI初值升至48.2,高于去年12月的47.2,也高于2012年市场预估的47.5,其中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创出10个月以来的高位;同时,对资本市场非常敏感的投资者信心指数Sentix也在1月份继续上扬,并创出了2011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欧元区企业家和投资者信心指数的回升以及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的现象,都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上述分析师补充道,“避险情绪的降低以及欧元区状况的改善,很多私人资本已经开始逐渐回流,增加了市场对欧元的需求,对欧元汇率上涨构成了一定的支撑。”

  对避险情绪降低最好的作证便是意大利1月28日拍卖的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434%,创出2010年欧债危机恶化以来的最低值,与德国同期国债收益率的息差进一步缩小。

  据荷兰商业银行的统计,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这“欧猪五国”2012年9~12月里净流入资金930亿欧元,规模约相当于五国经济产出的9%;尽管数额不小,但相比前期因恐慌流出的资本还是小巫见大巫。2011年与2012年前8个月,欧元区共流出资本7060亿欧元。

  这些资本如果进一步回流,市场对欧元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欧元进一步升值的压力也就会进一步提升。

  业内如何看待欧洲央行?

  尽管欧元上涨表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尽全力捍卫欧元”的战争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欧元崩溃论暂时消停,但欧元的持续上涨对于正在复苏的欧元区经济来讲是一个不利因素。

  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就指出不断走高的欧元看起来可能将成为一个潜在的“欧元区经济工作破坏者”。如果欧元升值导致欧元区丧失竞争力,那出口主导型经济复苏可能再次被延迟,这可能会重新激起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可持续问题的质疑。

  德意志银行进一步指出,现在欧元的汇率水平已经接近“危险区域”,也就是现在欧元的汇率水平可能正在损害欧元区的国际竞争力。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也于1月中旬公开表示,欧元汇率高得离谱。

  “这反映了整个欧元区的声音,如果欧元维持在1.35上方3到4个月,欧元区的贸易数据就会非常难看,尤其是在当前日美货币都在贬值的背景下。”亚洲外汇网分析师章大卫对本报记者表示,“届时欧洲央行的工作重心就会由解决欧债危机转移到提升欧元区经济体的贸易竞争力,也就是说欧洲央行届时将向美日靠拢,放弃当前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采取比较激进压低欧元的措施。”

  章大卫还称,之所以现在欧洲央行尚未采取行动迫使欧元贬值,主要是欧洲央行仍在等待欧债危机的确缓和的进一步确认信号,也就是“重债国家回归市场融资的能力完全恢复,现在这里的不确定性是塞浦路斯,不过这个国家因为规模很小,进一步传到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可能性不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1 14: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