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成第二客源国 新西兰拥抱中国市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0 12: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链接标记宏观 | 链接标记金融 | 链接标记公司 | 链接标记产业 | 链接标记艺术投资中国成第二客源国 新西兰拥抱中国市场
正文链接标记我来说两句(人参与)2013年01月30日03:29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链接标记手机客户端
链接标记打印
链接标记字号
链接标记大|链接标记中|链接标记小链接标记保存到博客
  一部好电影能够成就一个旅游胜地。近有《非诚勿扰》创造的北海道传奇,远的则有《魔戒》中的新西兰仙境,当然,马上还有《霍比特人》再添一把火。

  在全球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的当下,新西兰旅游业似乎风景独好,为新西兰经济走出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接受《第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链接标记
链接标记太平洋链接标记南方航空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新西兰旅游局亚洲市场总经理艾维立(Tony Everitt)表示,旅游业对于新西兰经济举足轻重,中国现已成为新西兰的第二客源国,新西兰旅游业正在使尽浑身解数开拓中国市场。

  明星旅游业

  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即使地处边陲,位于南链接标记太平洋的岛国新西兰也难逃重创。但是得益于健全的财政与货币制度、较低的公共债务水平以及银行业的相对稳健,新西兰经济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逐渐恢复。其中,制造业、农业与零售业等行业一改颓势,力助新西兰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除了上述行业外,作为新西兰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也在新西兰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西兰智库新西兰经济研究所(NZIER)在此前的报告中预测,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新西兰旅游业出口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新西兰政府此前发布的最新版《旅游卫星账户》显示,在2012财年,旅游业对新西兰GDP的直接贡献率达3.3%,相当于62亿美元,旅游业带动的相关行业附加值高达97亿美元,占GDP的5.2%。与此同时,新西兰旅游业直接雇用了11.98万个全职员工,占新西兰就业总人数的6.2%。

  艾维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旅游业对于新西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来自以英美为代表的传统市场游客数量锐减,但来自澳大利亚与中国游客数量的急剧上升是一个全新的变化。虽然新西兰的旅游业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危机的拖累,但此消彼长的态势则重塑了新西兰旅游市场的格局。”艾维立说。

  抢占中国市场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西兰中国战略”,旅游资源丰富的新西兰便将目光瞄准了新兴的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与澳大利亚和美国并列的新西兰主要旅游客源国。

  根据新西兰商业、革新与就业部的最新国际游客调查数据,2011年9月~2012年9月,中国市场以5.55亿新西兰元(约27亿元人民币)的消费总额,超越英国成为继澳大利亚后新西兰第二大旅游市场,与2010年相比消费总额增加了37%。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中国游客新西兰年入境人数也已超19.4万人次,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列第二。

  针对这一新现象,艾维立认为,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是新西兰旅游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根本因素。“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与欧洲每况愈下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艾维立说,“目前看来,欧洲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不仅欧元走弱,英镑也步其后尘。因此,旅游市场的拓展与目标国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同时,日益崛起的中国中产阶层成为了新西兰旅游业中的主力军。新西兰商业、革新与就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中国消费者在新西兰的人均支出为3300新西兰元。

  除了中国的经济优势成为新西兰欲加强与中国在经贸方面合作的主要因素外,航班的密集化与签证申请手续的简化也是支持中国市场迅速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2013年1月21日起,新西兰航空上海直飞奥克兰的航班已达到每日一班,再加上链接标记南航已经开通的每天广州直飞奥克兰的航线,均使得中国与新西兰的商贸往来更为密切。

  面对纷至沓来的中国游客,新西兰政府部门也在通过各种渠道调研中国市场。艾维立说,新西兰正着手研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将根据需求设计更多的产品。

  在谈及未来深化中新旅游合作时,艾维立表示,新西兰政府不仅将致力于促使中国游客数量的增加,同时也力争使中国游客逗留新西兰的时间从目前平均6天延长至8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1 13:0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