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免费资料,大家快来下载啊!国际关系史最后一课讲义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1 17:3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免费资料,大家快来下载啊!国际关系史最后一课讲义<br /></strong><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世纪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font>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ldquo;三十年战争&rdquo;。 </p><p></p><p></p><p>&ldquo;三十年战争&rdquo;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p><p></p><p></p><p>《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世纪后半期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p><p></p><p></p><p>&ldquo;三十年战争&rdquo;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FaGuo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p><p></p><p></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世纪下半叶,战争使西方政治社会发生了质的改变,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形成。美、法是其中的代表。美、法作为资本主义成长的结果,意味着君主专制时代已经过去,以国家为本位的时代已经到来。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主权在民。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利用了欧洲大陆国家间的矛盾,独立后又有意识地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FaGuo革命对欧洲传统的力量均势产生了巨大挑战。但拿破仑帝国时期,FaGuo将挑战转化为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奴役导致其失败。 </p><p></p><p></p><p>FaGuo大革命爆发之际,欧洲列强总体态度缓和。一是大革命对王权的限制有个发展的过程,二是列强自身及相互间有问题与矛盾。 </p><p></p><p></p><p>随着革命的发展,&ldquo;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rdquo;被宣布为FaGuo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吉伦特派为扩大FaGuo的势力和市场,希望把革命推向整个欧洲。 </p><p></p><p></p><p>革命的FaGuo同整个欧洲专制王朝敌对形势形成,在欧洲专制王朝看来,革命的FaGuo破坏了整个欧洲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建立在王朝性国际主义基础上,主要包括君权神授、王朝合法和欧洲君主共同体观念支配下的列强互不毁灭、互不干涉的&ldquo;贵族国际&rdquo;共同价值观和伦理观。欧洲王朝性的国际主义同FaGuo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民族主义形成尖锐的国际意识形态冲突。此外,传统上欧洲列强奉行多强均势,其要旨在于维护列强间权势大致均衡的分布,阻止其中任何一强取得压倒性优势,从而保持所有强国的独立生存和体系结构的多元性质。由此,志在维护欧洲传统均势结构的欧洲列强同努力打破传统国际体系,并进而寻求欧洲霸权的FaGuo之间处于尖锐对峙状态。波旁王朝的复辟不能推翻FaGuo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欧洲从此开始了一个政治上反动的时期,但谁也不能把欧洲拉回FaGuo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前古老的封建秩序中去。拿破仑的霸权战争破坏欧洲主要民族感情,必遭顽强反抗。FaGuo霸权违反欧洲传统均势失败。拿破仑对外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继续和发展。随着FaGuo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FaGuo大资产阶级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作为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拿破仑的通过对外战争,反对封建各国的干涉,试图夺取欧洲大陆霸权。拿破仑外交前期(同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虽然显露争霸性质,但反干涉主义仍然是其外交的主要倾向。但后期,霸权主义性质暴露无遗。 </p><p></p><p></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p><p>维也纳体系与FaGuo:一是FaGuo国内秩序,即波旁王朝的恢复;二是防止FaGuo再度称霸。 </p><p></p><p></p><p>维也纳体系与欧洲:一是维持欧洲大国均势和平,首先是领土现状,二是保卫正统秩序。维也纳体系运转的主要表现即欧洲协调。梅特涅是欧洲协调中的核心人物。欧洲民族**运动和东方问题,是威胁维也纳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其发展最终摧毁了维持正统秩序的大国均势和平,使维也纳体系走向解体。维也纳体系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48</font>年欧洲革命与克里米亚战争。 </p><p></p><p></p><p>神圣同盟炮制同盟议定书的目的是以保守的基督教见解来抵消FaGuo<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89</font>年革命的危险观念。《神圣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补充。但它没有为签字国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 </p><p></p><p></p><p>同盟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的现状,特别是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产物。神圣同盟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欧洲专制君主特别是东方三大专制君主的互助同盟。它从精神上把各国君主联合起来,为合力镇压革命运动提供了一个连接的纽带。俄国既是神圣同盟的倡导者,有是镇压欧洲民族**运动的宪兵,这种双重身份不只是一种巧合。 </p><p></p><p></p><p>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它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FaGuo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同时,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p><p></p><p></p><p>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 </p><p></p><p></p><p>主张恢复均势的维也纳会议的政治家们也是复辟派。他们承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世纪王朝外交的伎俩,把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看作是国际关系的原则。他们无视FaGuo革命以来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愿望和对民主的追求,而把小国当作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 </p><p></p><p></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p><p>欧洲协调是维也纳体系运转的基础。梅特涅致力于协调,构筑了所谓的梅特涅体系,是为维也纳体系的缩影。梅特涅的政策事实上主导了维也纳体系的运转,所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5</font>年后的十余年时间被称为梅特涅时代。 </p><p></p><p></p><p>梅特涅思想和政策的特点是,信奉保守主义,坚持正统主义原则,强调君权神授,反对自由主义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主张现实主义的利益原则,竭力维持大国均势,鼓吹对外干涉他国内政等。其中,镇压民族**运动,贯彻神圣同盟互助原则的观念占很大比重。 </p><p></p><p></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p><p>二月革命对维也纳体系的含义,不仅是在原则上推翻了反FaGuo大革命的正统秩序和反FaGuo霸权主义的均势秩序,更在于它在事实上为FaGuo民族扩张主义势力的崛起扫清了道路。维也纳条约体系对FaGuo的约束正走向解体。 </p><p></p><p></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p><p>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崩溃,及支配欧洲政治的大国的移位和新的国际格局的出现。俾斯麦的成功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飞速发展。他在德国跨入强国之列时下台,根本原因在于&ldquo;德国诸阶级之间的力量分歧和冲突&rdquo;,及其内外政策的失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70</font>年代后期的俾斯麦的对外政策,具有欧洲争霸的性质,力图摧毁FaGuo,为此而&ldquo;拉拢&rdquo;俄国,阻止法俄接近&lsquo;拉拢奥匈帝国,阻止俄国向欧洲西部和南部扩张;加剧英俄在世界各地的对抗,是为&ldquo;大陆政策&rdquo;。俾斯麦的外交没有阻止俄法接近,海外扩张又受到英国排挤。对内政策遭到反抗。俾斯麦体系是一种高度集权型的国家体系,体系之外的国家则处于分散状态。这一体系的形成,使得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70</font>年代后欧洲国际形势更加紧张与错综复杂。法俄同盟的成立标志着俾斯麦结盟体系的终结。</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6-1 20:45: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br>还有吗~好少呀
3#
发表于 2005-8-5 21:32:0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吗?好像差很多
zhoukaife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5-8-11 17:03: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05-9-30 21:10:4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等待着
6#
发表于 2005-10-4 09:05:46 | 只看该作者
taishaole
7#
发表于 2005-10-6 16:26:30 | 只看该作者
就这么多咚咚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7 22:52 , Processed in 1.5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