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硕士为何成“硕蚁”需要教育反省也需要社会反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3 12: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硕士成“硕蚁”,体现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如果最能消化吸收劳动力、最有创造力、最有发展冲动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它们就会走向小富即安,丧失活力,就算有了高端人才,它们也不会用,也用不好。更何况,今天院校培养出的硕士生能否算是高端人才,也值得疑问。

据广东省教育厅于10月25日发布的信息表明: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为90.09%,已连续七年低于专科生。部分硕士毕业便失业,成了“硕蚁”,引发媒体激烈讨论。(据《南方日报》10月30日报道)

硕士生不好分配,因为专业不对口、个人能力不强、要价高、社会阅历差,这需要教育反省,也需要社会反省。

首先,市场是否真需要这么多硕士生?如果硕士生毕业干的却是本科生的活,这实在是巨大的社会浪费,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长、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价值标准集体发生了扭曲?人人在努力,结果却既消耗了公共资源,又导致社会整体效率下降,这真是市场使然吗?

第二,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吸收不了这么多的硕士生?我们一直在高呼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可为什么反而是相对低端的人才更受欢迎?这种靠压低成本来增长的方式,为何总也挥之不去?因为用人单位也有苦衷,融资渠道被严格把控,企业研发和主动拓展市场能力受压抑,不能多赚,只有少花,对于高端人才,只好忍痛割爱。

硕士成“硕蚁”,体现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如果最能消化吸收劳动力、最有创造力、最有发展冲动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它们就会走向小富即安,丧失活力,就算有了高端人才,它们也不会用,也用不好。更何况,今天院校培养出的硕士生能否算是高端人才,也值得疑问。

从历史上看,没有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意大利人哥伦布不可能发现新大陆,没有投资人前仆后继,瓦特的蒸汽机将胎死腹中。伟大的突破与开放的资源从来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把一切都攥在手里,又想保持活力与创造,这是缘木求鱼。

当然,也可以批评研究生们,为什么一味读死书,不多去社会实践?为什么不去主动调整自己?这也许能缓解部分现实问题,但就业率是一个很低的标准,就算硕士们都找到工作了,可干的都是非本专业的工作,无法从事研究,则与本科生又有什么区别?只想着把高端人才拉下来,而不是推上去,我们的明天将如何?(蔡辉)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11: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