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鹏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兼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197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2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此后,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教学工作,1990年-1991年和2001年先后在苏联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和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进修和访学。1994-1998年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工作。曾撰写并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过国际政治类教材和辞典多种。
李英桃, 女,出生于内蒙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后学历: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个人研究兴趣: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和平学
承担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女性主义和平研究”( 05JAGJW001 )
社会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http://blog.sina.com.cn/gendercenter )
讲授课程:
本科生: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谈判学、女性主义与国际关系
研究生:当代中国对外政策研究
主要出版物:
专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约 29 万字本书在《中华读书报》 2004 年 3 月 31 日、《美国研究》 2004 年春季号、《社会性别》第二辑、《中国女性文化》第六期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和评价)。
教材: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论文:
1. 《世界妇女大会“景气”:论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亚洲研究》(香港),第 55 卷( 2007 年 7 月 1 日出版);
2. 《和平与和平教育:一个女性主义视角》,载于魏国英主编《教育:性别维度的审视》,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年版;
3. 《和平文化与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一个社会性别视角》, 载于刘利群、张莉莉主编《和谐世界 文化多样性——大学与传媒的责任》,中国传媒出版社 2007 年版。
4. 《中国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载于王逸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1995 — 2005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5. 《关注“虞美人”:联合国安理会第 1325 号决议与亚洲妇女的生存状态》,《亚洲月刊》(香港),第 52 卷( 2006 年 1 月 31 日出版);
6.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年第 7 期;
7. 《对女权主义和平研究的几点初步认识》,《国际观察》, 2005 年第 2 期。
8. 《小人鱼的安全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年第 2 期。
9. 《关于中国女权主义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设想》,载于《社会性别》第 1 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1 月;
10. 《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权力”》,载于《中国女性主义》 2004 秋;
11. 《女权 / 性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北京、上海两位女性国际政治研究者的对话》(李英桃、胡传荣),《世界政治与经济》 2002 年第 12 期;
12.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评析》,载魏国英、王春梅主编:《女性学: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6 月;
13.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美国研究》, 2001 年第 4 期;
14. 《“男性”国家和“女性”国际社会——一个社会性别视角》,《中国女性文化》第 2 号, 2001 年 9 月;
15. 《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权力”概念》,《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 年第 7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