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员微博教程
《》记者 李妍|北京报道
叶青()终于走进了“传说中的燕莎”—— 一个在很多小说和八卦新闻中,被描述为豪贾贵胄们疯狂购物的高档场所。
一件短夹克,3万块,踩着高跟鞋的“柜姐”介绍说,里面是狐狸毛,暖和。远远地,诺基亚VERTU专柜一片金光闪烁,叶青走到跟前,打眼一望,每个手机的标价都是一串零,没好意思数,回宾馆上网一查,均价十几万,赵本山用过。
下午3点15分,叶青发了条微博,“总是听过、路过燕莎,没有去过。此次住在燕莎附近,午饭后散步去看看。东西那个贵啊。”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闲言碎语,常会被解读得意味深长。
“不要低估群众的智慧,很多事儿没必要说得太直白。”叶青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他在腾讯微博的主页右上角显示:叶青,民进湖北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南财大外国财税教研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广播4692条,听众1358385人。
与两亿微博用户相比,叶青是特殊的,因为他的“官方身份”使他不只代表着“叶青”本人,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政界和官员群体的态度。但与近万官员微博相比,叶青又是平凡的,他不过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因为爱说、敢说、能说而获得更多的关注罢了。
从古至今,中国官场都以低调、神秘的面目示人,而最新出现的微博,却以亦公亦私的表达方式透露着其中的蛛丝马迹,甚至,微博已经作为一扇半掩的窗,开始表露出官员们的脾气秉性、官场的明暗规则和政界风气的风云变幻。
微博,究竟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还是炒起了一段小插曲?
透视官员微博
厅级最能博,副职最爱博
“一个局里副厅级官员七八个,升迁渺茫,所以反而少了如履薄冰的功利心,愿意仗义执言,搏个刚直不阿的好名声。”
叶青,49岁,福建建瓯人,中等身材,戴细框眼镜,爱喝茶,说话慢条斯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系毕业,曾任教二十年。叶青自我评价——“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学者”。
在微博上,温吞的叶青很火爆,被称为“中国最具个性官员”。2011年,他超越众多高级别官员,跻身“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第六位。
超越的缘由很有趣,今年,骑着自行车的叶青利用微博炮轰大片同僚:“中国的一些官员为什么总是把享受型的政策用足,而且把它放大?”“制定政策的人,制定修改方案的人,就是享受公车的人。”“省委书记管车轮子,省长管米袋子,市长管菜篮子。公车问题是腐败问题,应该由省委书记管。”
其实,叶青的画像很具有群体代表性,因为开通微博并积极发言的多是学者型官员,他们知识面广、有些理想主义。
叶青赞同这个评价,“我有自信不会说错话,因为我有理有据,对事不对人。”同时,叶青也坦承,他爱说话。“我算是愤青吧,任教多年,好为人师,总是希望竭诚尽智,于史留名。”他的偶像是张之洞,治理武汉十八年,建成“第二大城市”,一生廉洁。
另一个有趣的共性是,“在开博官员中,厅级干部发微博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好评度最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刘鹏飞为《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叶青对此解释:“厅级官员‘专家’居多,都是具体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谈起各领域的现实问题,比较有话语权。”相较之下,部级官员统管全局,发言压力较大,掌握的信息也比较笼统,处级官员则级别较低,影响力不足。
“来到这个位置上,就应该表达,掌握好话语权。在如今这样的官员政治生态里,在整体噤若寒蝉的环境中,用好话语权比唯唯诺诺、不表达自己的主张好一点。”官员名博“医生哥波子”——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查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8月评选出的“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其中竟然有7位都是“副职”。如,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新疆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穆铁礼甫哈斯木(),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吉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林炎志 (),四川德阳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安崇民 ()等。
为什么都是“副手”爱说话呢?同为副职官员的叶青认为,“副手”没有“一把手”压力那么大,“言论相对自由”。当然,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原因是,“副职官员比较多,一个局里副厅级官员七八个,升迁渺茫,所以反而少了如履薄冰的功利心,愿意仗义执言,搏个刚直不阿的好名声。”
在官场,一向崇尚谨言慎行,因此,敢于在微博上实名直言的,多是性情中人。
叶青就常用“另类”来描述自己,他说不怕拍板砖,“一年365天,天天有人挨骂,今天轮到我值班而已。”如果他发了挺尖锐的微博,就不看评论。“不给自己找不痛快。”他也不怕得罪人,“反正机关投票,我一直票数不高。”
12月,有媒体为叶青颁奖——“公共利益守望者”,叶青将之视为“毕生最高奖项”,“一个知识分子和财政学者的荣耀”。
同样有个性,并且让叶青颇为赞赏的是“官员微博第一达人”——**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蔡奇在腾讯微博上给自己添加的标签是“苹果控”、“创业导师”、“布尔什维克”、“老童鞋(‘同学’的谐音)”,开博一年,蔡奇的发博量已经高达3972条,听众5853542人。
蔡奇的性情在温州动车事故时可见一斑,当晚,蔡奇连发微博二十余条,通报现场救援情况,并作为事故发生后首位公开质疑铁道部门的官员,大声追问:“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埋单?铁道部门应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这条微博被转发65817次,追捧赞扬者无数。
“首先应该肯定,能够开微博的官员都是主动在执政议政,积极与民众沟通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个群体的开明、积极、亲民的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整个中国政界的风气。
微博侦察与反侦察
“我发现有一个用户同时关注我和好多同事,排查一下,肯定是领导。”
根据腾讯微博在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有1.3万个政务机构以及公务员开通微博。有趣的是,很多官员早早开通微博,却罕有发言。
“在政务机构微博中,约1/3没有任何发言,过半的政务微博发言小于10条。”刘鹏飞分析说,“其实很多官员都在‘潜水’,或者穿上了‘马甲’。”
“潜水”作为网络用语的解释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份的行为。
马博士供职于某高校公共关系研究所,最近有了一个新名号:政务微博分析咨询师。近些天他很忙,经常通过数据分析来为基层官员们做微博培训。他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微博政治学”。
一位热爱“潜水”的某省局级领导曾对他说:“潜水”无异于“微服私访”,可以不动声色的体察民情,当然,也可以不留痕迹的检查窥视。
该领导总结,他最关心的三大要点:一、手下都在写什么?有属下频频抱怨加班、下基层的辛苦,他便在心里默默贴上标签——此人懒惰娇气。二、什么时间写?有的官员在上班时间仍频繁刷微博,从笑话到美食,从减肥到旅游,忙得不亦乐乎。他便会有意多安排点工作,免得此人不务正业。三、属下“关注”谁?被谁“关注”?属下的人际关系、群众基础、兴趣喜好一目了然。
一个月前,有一次小的人事变动,这位领导的参考意见中就加入了微博信息。“他总是抱怨不断,还转发黄段子,关注的都是明星美女,还有苍井空,能升迁吗?”
但下有对策,该领导手下的科长想出了好办法——穿上“马甲”就可以“反侦查”。
“马甲”,即网络用户的“替身”,是指除实名认证公开微博之外,还有一个悄然隐藏的第二微博。
在实名微博上,这位科长关注时事、经济、文化,发言三句不离“和谐”、“百姓”和“职责”。在“马甲”微博上,这位科长关注音乐、旅游、明星,发言多是围绕“享受”、“情感”和“时尚”。
而且,上司自鸣得意的“微服私访”早已被科长看穿。“我发现有一个用户同时关注我和好多同事,排查一下,肯定是领导。”科长对此“三岁小孩的伎俩”很不屑。
1 上一页 分享到: 已转播 4 相关阅读:
2011.12.20
2011.12.20
2011.12.19
2011.12.19
2011.12.19
推荐微博:换一换 凯雷 隆国东 董长洪 周新华 光的背影 塞上老马 彭欣 孤独求图 新报-王恩国 何鹏楠 腾讯新闻 今日话题 微讯-24小时播报 腾讯图片 新闻哥 衣加衣 春桃慈善基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杭州网义工分会 燕归来之家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