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关名词 G2 G8 和G2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0 21:0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G2(中、美两国组成的二国集团)
简介
“G2”概念是指由中、美两国组成一个Group来代替旧有的G8,即八国集团,以携手合作解决世界经济问题。G2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来的。他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后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宣传他的“G2”构想。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美国应当成全中国,使其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合法建筑师和管理者,使中国与其作为全球经济超级权力的新角色相匹配。   此后,伯格斯滕在《外交》杂志上撰文,继续深化他的“G2”构想,鼓吹美国应寻求同中国发展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以实现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同领导,而不是纠缠于双边关系中的众多问题和相互抱怨。他提出,鉴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八国集团之类的全球治理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只有这种“G2”模式,才能准确定位中国的新角色,让中国人准确地感受到中国是一个全球经济巨人,是国际秩序的合法建设者和维护者。

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国际上关于中美关系的新概念不断涌现,从2005年“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到2008年的所谓G2和“中美国”,都成为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实际上中美关系的现实定位,并非某些名人的主观期待或想象所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国际格局和双边关系的客观基础。对相关概念和中美两国的现实地位进行深入的考察,将有助于人们认清两国关系的实质,也可以帮助人们辨明G2 和“中美国”提法的不切实际。

中美国力的客观差距
中美之间的国力差距究竟有多大,这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国际上对此的评估千差万别,甚至有美国学者鼓吹10到20年后中国就能赶上美国。其实问题远非如给出个数字那么简单。   首先,要考虑用来比较的具体指标:是采用GDP总量、购买力平价折算后的GDP、人均GDP、还是可持续性人均GDP(绿色),算法不同则结论迥异。相对来看,最后一种是最合理的指标,但恰恰也是这种算法体现出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   其次,怎样的数学模型最有说服力。目前几乎所有的算法,都建立在中美分别维持当前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这本身就缺乏依据。   再次,不应忽视基础性的社会因素。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诚信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国民受教育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市民社会的发展状态,都是衡量社会成熟度的基本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最后,历史条件差异明显。美国建国时就直接进入了资本主义,其突飞猛进的阶段消耗的是全世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但现在已没有这种社会条件;美国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发展基本未受外界多少干扰,已顺利发展200多年,而中国始终步履蹒跚,稳定发展时间较短。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实际影响
金融危机究竟对美国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先抛开单纯的经济增速,更全面地考察美国的实力变化。首先,这次危机并未改变美国的一超地位、没有危及美元的霸权、更没有降低美国在全球各领域的特殊影响力。   其次,危机也没有改变当前大国基本战略态势的对比、没有动摇美国与其盟国战略合作的态势,美欧日的合作无论其规模还是内容都非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比,实质上的关系亲疏仍一目了然。   再次,美国的软实力也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受到多少削弱,提出“巧实力”外交的奥巴马政府的上台甚至还帮助改善了美国的国际声望。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都未发生质变。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7748.htm

G8(八国集团)
所谓八国集团(G8,Group 8,Group of Eight),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第八个成员国俄罗斯于1991年起参与G7峰会的部份会议,至1997年,被接纳成为成员国,正式成为G8。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不过由于俄罗斯经济不算发达,所以在经济部长会议上,俄罗斯不是与会成员,有时八国集团又被称作7+1。随着20国集团架构的日趋成熟,并为了反映新兴工业国家的重要性,G20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于2009年宣布该组织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概况:
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成立: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七国集团变成了八国集团,但当时有些会议还是在七国间进行的。2001年前,八国集团的峰会都发表两套不同的文件:一份是涉及所有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八国集团公报;另一份是只针对国际金融问题的七国集团宣言。卡纳纳斯基斯峰会决定,俄罗斯有资格担任八国集团的轮值主席国,并成功承办了2006年八国集团峰会。这一决定是俄罗斯近年来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结果。

作用:
有人认为八国集团什么事都能管,也有人认为正由于八国集团管得太宽,因此八国集团看似实际上毫无作用,因为八国集团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决策权。不过,八国集团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八国集团首先具有强大的协调和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另外,八国集团成员国之间的默契是许多国际机构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一)纵观八国集团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和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均在增强。(二)从横向的功能领域比较.八国集团影响力最大的是在经济领域.其次是社会领域.而在政治安全领域内的影响为最弱。八国集团在不同功能领域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利益整合程度的高低。八国集团的成员在经济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高,而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低。

http://baike.baidu.com/view/58235.htm

G20(20国集团)
20国集团,又称G20,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简介:
20国集团或者廿国集团,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  20国集团、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 墨西哥、 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廿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为40亿。中国经济网专门开设了“G20财经要闻精萃”专栏,每日报道G20各国财经要闻。
历史:
20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取代之前的八国首脑会议或20国集团财长会议。
成员:
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和澳大利亚、中国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及发达国家韩国和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长们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主要活动:
20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20国集团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因此,由当年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来协调集团工作和组织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正式建立20国集团会议机制,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等问题。与会代表不仅将就各国如何制止经济危机进行讨论,也将就国际社会如何在防止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作用等问题交换意见。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地点德国柏林;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会议,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会议,加拿大渥太华;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会议,印度新德里;   
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会议,墨西哥莫雷利亚市;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会议,德国柏林;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会议,中国北京,主题是“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会议, 澳大利亚墨尔本;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会议,南非开普敦;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会议, 美国华盛顿;   
2009年4月1日至2日,第11会议,英国伦敦。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美国匹兹堡。   
2010年6月27日,加拿大多伦多。   
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韩国首尔。   
2011年2月18日至19日,法国巴黎。
2011年11月3日至4日,法国戛纳。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0788.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3: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