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坚持做大做强,建工、建材、矿业、旅游、藏药集团成功组建……但是,目前西藏自治区一产弱、二产小、三产低,2010年工业化率不到8%。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震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壮大二产”,并明确了到2015年西藏自治区工业化率达到15%的奋斗目标。接下来,西藏自治区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做大工业总量规模。
李震说:“‘二产抓重点’是基于西藏自治区地广人稀、要素分散、生态脆弱的特殊情况,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发展工业经济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以尽可能减少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壮大二产’是从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积累少、实力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实现西藏自治区经济跨越式发展而提出的。”
从西藏自治区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来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和积累,随着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产业工人队伍的逐步壮大,工业经济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即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山南地区扎囊县围绕“产业富县”的发展思路,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民族手工业企业。阳光氆氇厂是该县扶持的第一家民族手工业加工企业,目前该厂固定资产已达360余万元,生产的产品有白氆氇、花氆氇、十字氆氇等2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150余万元。
李震说,今后西藏自治区将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下大力气推动西藏自治区工业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集中做大做强有特色、有前景的优势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
一是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发展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努力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优先发展能源工业,有序发展优势矿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高原特色食品饮品业,扶持发展民族手工业和藏药业,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和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
二是下大力气做大工业总量规模。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工业总量规模是当前西藏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作为重点抓手,切实抓好扩大工业总量规模各项工作。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形成立足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突出的若干个产业集群。
三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结合藏东、藏中、藏西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统筹工业经济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的产业发展带和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优化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培育发展符合西藏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四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发展工业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工业发展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切实缓解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瓶颈”制约,大力加强工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大工业行业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政府为工业发展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性法规体系,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原材料、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