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重点局副局长张家祥
本报记者专访合肥市重点局副局长张家祥,详释包河大道工地支架倾斜事件
孙友杰 卓旻
12月5日上午7点30分左右,包河大道高架跨繁华大道下穿桥建设工地发生支架倾斜事件,造成工地工人受伤。网站、微博,关于事件情况的描述莫衷一是,引发了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到底在当天上午发生了什么?是不是一场事故?原因何在?对于各方关注焦点,昨晚18时,记者专访了合肥市重点局副局长张家祥及包河大道项目办主任江浩。
支架倾斜是预压实验失败
张家祥告诉记者,5日上午的事件的确是一次有准备的预压实验。
“上午7点30分左右,施工单位对包河大道高架第二联跨繁华大道下穿桥贝雷梁进行超负荷预压试验,用于同步收集相关技术参数。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是由于受力位置不当,受压不均匀,导致在预压过程中,该处支架发生倾斜。”张家祥告诉记者,这种预压实验,是建设高架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裕溪路高架直跨东二环,长江西路高架直跨西二环的工程中,我们都做过类似的预压实验。只不过在上述工程中,实验成功了。而这次,实验却失败了。”
“高架桥的建设有它的特殊性”,张家祥解释,“为了保护下穿桥和浇筑混凝土的安全,它不能直接支架预压。必须在梁的两侧预设钢管支撑,搭建贝雷梁。说白了,就是首先看看梁能不能承受预定的压力,如果可以,才能够在上面架设预置梁,继续搭建。”
实验前已经做好警戒措施
包河大道项目办主任江浩称,本次预压实验,在前期经过了专家论证,也做了相关安全评估。
“在今年的8、9月份,我们对实验进行了相关的专家论证,所请专家都是业内有一定权威性的。在提出的论证方案里,也有专门的两章,是关于实验中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在预压实验前,我们就对实验所在的第二联工人进行了安全交底,叮嘱实验安全。在实验中,也拉了警戒线,由彩条旗隔开,划出的警戒范围大概是一个边长各三十多米的正方形。”江浩说。
组织不当致一名工人受伤
既然有专家论证,又采取了相关的警戒措施,为什么会有工人受伤?对此,张家祥承认,在人员封闭和组织方面的确存在问题。
江浩告诉记者,虽然在实验前对工人做了安全交底,但仅仅是对本联的工人,其他联的工人并没有做相关的宣传。“工地按区域分为许多联,因为实验是在第二联内进行,所以我们对本联的工人进行了安全交底,其他联因为不在一起,所以对其他联的工人也没有通知本次预压实验。导致在实验中,一名外联的工人误闯进来受伤。”
“在出入口,我们也安排了四名工人看守,就是为了防止外联的工人进来。”江浩称:“但可能由于人员疏忽,才没有发现有外联的工人进来。”
预压实验还会进行第二次
对于这次出现的问题,张家祥表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这比以后搭建完成后出问题要好得多。
“我们做这次预压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以后建设的安全。现在出了问题,我们将对本次预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倾斜原因,并拿出下一次预压实验方案。”张家祥告诉记者。
“对于受力不均以及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于这次出现问题的施工单位,我们也会进行处理。”
“预压实验我们还会进行第二次,但具体时间还在商议,要等这次的数据分析出来以后。”张家祥告诉记者。
■新闻链接
一名工人手部骨折
两人受惊吓,施工单位将对病人负责到底
对于实验失败造成的受伤人数,张家祥说得斩钉截铁。“一人受伤,两人受惊吓。”
“受伤的工人,是一名外联工人,误闯进来,不慎被碰伤。受伤之后就被立刻送到医院救治,诊断为手部骨折,目前仍在医院治疗观察。另外两个人是本联的工人,当时是在外围做辅助工作。事件发生后,因受惊吓感到身体不适入院观察,目前已经出院。”
对于网上有人称受伤工人很多的说法,江浩解释:“当时是工人受伤以后,其他工人送其去医院。可能被人误认为是很多工人受伤,一起去了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