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一居民不满补偿抗拆6年 因砸坏挖掘机被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 10:3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11日下午,张安房的三层小楼已被周边小区新楼包围,由于他拒不搬迁,边上两栋安置房无法完成施工。本报记者 周亦楣 摄

2009年,张安房(左)和朋友在老屋前合影,他家已被停水断电一年。

张安房养了11条狗帮他保卫家园,防人强拆。
  10月25日,张安房被刑拘,理由是两年前砸坏挖掘机。当时他在用砖块对抗行政强拆。
  张安房是安徽蚌埠市朝阳街的钉子户,至今已坚守6年。2005年,当地进行棚户区改造,开发商补偿张安房兄弟4人2套房。张安房拒绝搬迁,他要求给兄弟和其父亲共5套房。
  维权中,张安房遭人恐吓,在对抗强拆时受伤,家人过着没水没电、担惊受怕的日子。亲友一度劝他适可而止,张安房则拒不妥协。
  开发商亦不退让,坚决不满足张家“过分”要求;政府则表明,要严格按政策办事。
  6年的僵局,形成一个“三方皆输”的局面。
  张安房的老父亲,在夏热冬寒的老屋内病逝;开发商的两栋安置房至今未建成,为此公司每年要支付十几万的安置费;拆迁户无法回迁,不断去政府上访。
  如今,随着张安房被抓,谈判再度搁置,究竟何时能破局,无人得知。
  张安房的三层小楼,已被周边小区新楼完全包围。11月10日,大白天,张家屋里一片漆黑。他家没水没电,楼前挂了一条褪了色的红条幅,上面写,“欢迎各级官员前来体验生活。”
  作为钉子户,张安房已坚守6年。
  张安房的家在安徽蚌埠朝阳街,2005年实施棚户区拆迁。张安房要求分5套房,开发商没答应,张安房拒绝搬迁。
  成为“钉子户”后,张安房的生活变了。
  他辞去公交公司的临时工作,拿着几百元的下岗工资,专职守着老房。
  每天,天刚亮,他便起身,在院落垒砌的灶台里烧狗粮。中午,他要装上十多个水桶,拉着三轮车,和妻子王爱玲去几百米外接水。这些每天必做的事儿,都是拆迁前不曾有的。
  更多时间,他会搬张凳子在院落里,一遍又一遍读着翻烂的法律书。
  有时,他坐在黑黢黢的屋里,对着老父亲的遗像发呆,一坐就是半天。王爱玲叫他,他不应。在抗拆的第五个年头,张安房的父亲死在老屋。
  5套房的愿望至今未实现。更糟的是,张安房的抗争维权变得越来越孤单。曾经支持他的兄弟,已与他疏离;曾经理解他的邻居,因安置房兴建受阻,对他颇多怨言。
  由于互不退让,这场维权已成为一个难解的僵局。
  安房希望落空
  张安房出生时,适逢其父买房,故取名“安房”;2005年拆迁,政策只补偿兄弟4人一套房
  张安房没想到,这辈子他和房子渊源那么深。
  张安房的父亲是个木匠,解放战争时,从老家山东邹城逃难到安徽蚌埠。1957年,张安房出生时,父亲张贻胜在蚌山区朝阳街买了三间平房,于是,给他取名“张安房”,以示纪念。
  渐渐地,张家有了两女四男,六个孩子,平房住不下。老父亲和孩子们商量,推倒旧房,盖新楼。那是1980年,张安房23岁。
  当时,蚌埠市西区城建批准张家盖两层楼,张家以不够住为由,盖了栋三层小楼。屋内没有厕所,厨房也搭在阳台。但在八十年代的朝阳街,还称得上好房子。等到张家的儿子陆续结婚生子,房子就显得紧促了。
  张安房一家三口住在二楼的左手间,说话声大点,右侧的三弟家就能听到。
  张安房的女儿张楠,其卧室没安门,有时她看着书,父亲就进来了。张楠提过好多次意见。孩子大了,要隐私空间了,这点张安房知道。
  张安房没想过买商品房。他算过,朝阳街这个地段,是蚌埠市的核心区域,以他每月一千多的收入,三个月工资才买得起一平方米。而要是买到偏远地区,他也不乐意。
  2005年,传来消息,蚌埠九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要对这片棚户区进行改造。拆迁安置还在原地。
  通知下来的那天,张安房哼着小曲儿,让王爱玲买了些好菜。他告诉女儿张楠,以后就能住上带厕所的亮堂房子,女儿也能有自己的独立卧室了。
  拆迁政策很快发下来。
  蚌埠市政府第12号令《蚌埠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张安房仔细看过。按照政策,张家可以获得15.6078万元的货币补偿或者等面积的房屋产权调换。
  张家被认定的房屋面积共104.33平方米,房地产公司给出的补偿是:置换一套等面积住房,并交付开发公司房屋新旧差价10万元左右。
  拆迁时,张家的两个女儿已外嫁,剩下四兄弟和父母同居。
  张安房觉得补偿不合理,“你不拆迁,我们还能住。拆了,给我们一套,弟兄四个怎么住?”
  张家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四个儿子,每家都要一套房。加上张贻胜老两口的一套,共要5套房。
  一根筋,难沟通
  开发商答应给两套房,张安房拒绝;市行政执法局来人调解,认为张难沟通,无功而返
  不久,房地产公司带来新的补偿方案,给张家安置两套60平方米住宅房,免收差价10万元。
  张家人拒绝。
  随后,张家的朋友、单位领导、街道办主任陆续来张家做工作,张安房都婉言拒绝。
  一位市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也去了张家,劝张安房,胳膊拧不过大腿,差不多就行了。
  张安房噌的站起来,脸涨得通红:“胳膊凭什么拧不过大腿?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我的私有财产,他们动不得。”
  谈话不欢而散。
  回去后,该工作人员向上面汇报,张安房“一根筋”,思维太窄,设定在自己的圈子里跳不出来。听到不同意见时,反抗性特别强,难以沟通。
  张秀英,张安房的大姐,她回忆说,房地产公司的人开始绕开张安房,去找他的兄弟,他们找到四弟张宝元。
  张宝元下岗后,开了家狗肉馆,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他的儿子就要结婚,由于和开发商谈不拢,张宝元也就拿不到新房。
  开发商许诺,提供的两套房里,有一套是一楼带院子的,便于他们存放东西。与之交换的条件是,希望张宝元做通张家其他弟兄的工作,早点搬走。
  张宝元劝张安房,差不多就搬出去吧。
  张安房不同意。他说,那是开发商使用的离间计,最终不会兑现。
  按常理,拆迁的事儿该家里大哥出头。大姐张秀英说,张家老大性格内向,为人老实,和人说几句话就脸红。2006年,张安房的大哥以照顾外孙为由搬到女儿家。
  2007年9月,四弟张宝元也搬出去租房住,理由是旧房环境太差,未来媳妇住着不方便。
  在张家被断水断电之后,三弟张宝安也带着妻子,离开老屋。
  对于留二哥独自坚守老屋,张宝安觉得愧疚,他说,他以修自行车为生,家中没有水电,影响做生意。他身体不好,喝不惯外面接来的水。
  这期间,朝阳街上,一个又一个邻居与开发商达成协议搬了出去。
  张安房跑去问,“拿到了几套房?”他们说,和房地产公司签了保密协议的,不能说。
  一位了解内幕的知情者告诉张安房,开发商并不在乎多给你一两套房,而在于他的让步要有价值。换句话说,被拆迁人是否找了关系,从中运作,让开发商不得不卖你一个面子。这就是没法拿到桌面讲的潜规则。
  张安房听罢,猛吸一口香烟,把烟蒂扔在地上,狠踩一脚。“俺家不走那条路。”
1   上一页  分享到:  已转播  801 相关阅读:
2011.11.26
2011.11.20
2011.11.17
2011.11.09


推荐微博:换一换  腾讯新闻 微讯-24小时播报 今日话题 腾讯图片 新闻哥 衣加衣 百万微爱-暖冬 杭州网义工分会 燕归来之家 微行动-圆梦留守儿童 李雁_GP 创绿中心 创绿刘彦君 杨富强 苏苏 澹寧居士 赣州晚报明心武 张瑰莹 王小霞 雷玲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9: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