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GDP明年有望进入万亿俱乐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6 19:5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都不能受影响。”8月30日下午,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强调,要继续巩固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认真研究谋划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桥头堡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这标志着云南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秦光荣指出,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桥头堡建设使我们重新站在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正式确立了云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认真学习沿海开放经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为国家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桥头堡建设,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加强资本运作、完善投入机制,努力为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探索沿边开放新模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大胆创造沿边开放奇迹,开创云南全面发展新时代。
  于是,一条指引云南4600万各族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辨。
  我们也深知,跨越发展之路并非康庄大道。云南集“山区、民族、边疆和贫困”四位一体的省情并没有改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基于此,本组文章旨在探寻云南实现新跨越的底气与勇气及跨越式发展路径。
  ●信息数读
  300多亿
  近五年来,省国资委先后引进资金300多亿元。
  8500亿
  力争到“十二五”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500亿元以上,净资产达30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达5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56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1000亿元以上。
  新使命:谋划跨越式发展
  “不断增强发展的勇气,在充分认识省情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努力把云南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推动云南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跨越式发展战略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曾几何时,有的地方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怕冲闯,畏难情绪弥漫,有的地方做事“一看二慢三拖拉”,发展步伐总是快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仍在思想观念上缺少危机感。总认为“慢工出细活”,“慢点最稳妥”,于是能一天做完的事做两天,能一个月完成的工作拖半年。
  “思想观念决定发展速度,思想观念更新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才会快。”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利君称,当今世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加快发展是人民的期盼,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如果我们慢慢腾腾,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增强危机感,敢闯善拼,奋勇争先,才能抢占发展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利君认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尤其是“十一五”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使云南进入了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时期。支撑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兴滇富民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为云南跨越发展积蓄了足够强大的能量。
  有一组数据为证,“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跃上新台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第二次超过11%达到11.8%的良好局面。
  支柱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占全省生产总值55%左右,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9%左右,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粮食总产量达到1531万吨,农产品出口突破12亿美元,年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全省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由98.8∶1.2调整为83.3∶16.7。
  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749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以上,5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1.86万亿元,取得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或基本实现翻番的显著成效。
  这正是云南谋划“跨越式发展”的底气与勇气所在。
  新路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并重
  “要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在观念上树立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在工作上坚持科学、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措施上抓住当前的重大问题和迫切任务逐一研究采取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使工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发展经济是沿海地区的事情,云南只要保住青山绿水、保证原生态的民俗风貌就可以了。”这是到滇游客常常发出的一种声音。
  但是,置身云南城市与乡村,跨越发展与保护环境并不相悖。“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真金白银,也要蓝天白云。” 宣威市阿都乡梨树村委会中村村民小组村民刘国省说,“我家安装的玻璃钢沼气罐,等于捡回了一个钱罐子。”
  刘国省的妻子林鸟斤开心地介绍:“现在安装的这种新型沼气罐,比原来的水泥沼气池产气更足。我家5口人烧水、做饭、照明都够用,每年还能节约几千元的买煤炭、柴火费用和电费。”
  “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长勇说,“云南的企业只要坚决做有责任心的人,办有责任心的企业,都能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尽一份力。”
  说到做到。5年来,昆钢投入节能减排资金46亿元,共计实现节能量1140917吨标准煤,节约价值18.83亿元。
  2007年,分管滇池治理的副市长王道兴到滇池龙门村看滇池是一个什么样。在龙门村岸边,王道兴用鸡蛋大的一个石头丢到蓝藻上,石头都不会沉到水里。但通过实施“十一五”规划,紧紧抓住“六大工程”的实施,滇池水质从劣Ⅴ类的十三类基本达到Ⅴ类水标准。
  当前,滇池治理正处于污染治理向生态修复逐步转变的阶段。“有的同志曾经也问过我,你们对治理滇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回答就一句话,滇池水可以饮用就是我们治理的最终目标。”王道兴对此信心满满。
  来自省环保厅的报告显示,九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期间共投入204亿元,是“十五”总投资40.8亿元的5倍。监测数据显示,九湖湖体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70.15%,5个湖泊达到水体功能要求、达标率55.60%,全面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规划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5%,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削减率10%,湖体水环境功能达标率50%以上”的目标。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符合云南的资源条件禀赋,符合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涌现出了一批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成果,绿色GDP比重在逐年上升,企业和百姓也从中获得了收益。”
  杨先明认为,“十二五”期间,云南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突出抓规模化,利用较好的资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带动绿色经济发展,扩大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其次,突出抓市场化,用符合市场机制的手段来发展绿色产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第三,跟科技紧密结合,加大投入,引进专业化的创新团队,研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产品。第四,重视利益分享,让企业、百姓都能从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受益,让绿色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富省的产业。
  由于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宁平教授对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尤为关注。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应常抓不懈。”宁平认为,我省应在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高标准、严要求下,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通过污染治理、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确保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以绿色经济强省战略指导未来规划,严格坚持环境规划及环保审批制度,杜绝国外省外污染向省内转移。第三,结合优势绿色产业发展,加快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未污染环境的保护,加大九大高原湖泊、跨境河流主要支流的治理与保护,同时,加大对现有污染行业的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对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把云南省建成名副其实的绿色经济强省。
  新目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含金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11-26 19:55:54 | 只看该作者
经济步入快车道的云南,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据新华社报道,“万亿俱乐部”继续扩容,仅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就有14个省份GDP超过万亿元。此前,2009年我国有14个省份GDP突破1万亿元,2010年万亿俱乐部更是扩大至17个省份。
  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生产总值(GDP)5772.68亿元,同比增长13.4%,比全国平均增长近4个百分点,创2008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如果按这样的增幅,云南争取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梦想有望在明年实现。
  此外,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万亿GDP省份猛增,而民生投入、改善民生项目建设增加多少?效果如何?云南迈出跨越式步伐之前,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课。
  家住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的杨红林至今对复学的经历记忆犹新。2007年,因家庭困难辍学半年后,在“两免一补”政策的帮助下,他又回到了撒基格明德小学。杨红林说:“本来我以为再也不能回校上课了,但开学前老师到我家告诉我,我又可以上学了,不仅各种费用全免,而且每月还能领到住宿补贴。”
  你可能不知道,“十一五”全省财政投入民生支出累计达512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7倍;民生投入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6.3%,民生投入年均递增28.2%,比一般预算支出增幅高1.7个百分点。
  其中,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粮农综合直补、大中专学生生活补助等直接补贴个人的资金达241.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323.5亿元,服务“三农”取得新进展;教育累计投入1700亿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从2006年的18.6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53亿元,年均增长44.07%;民生投入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6.3%,民生投入年均递增28.2%,比一般预算支出增幅高1.7个百分点。在去年百年一遇的大旱期间,全省累计筹集资金38.5亿元,有效解决了近100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保障了823万名缺粮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民生财政”的一笔笔支出,犹如暖阳普照到云南城镇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4600万各族群众。
  在云南大学徐光远教授看来,跨越式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要有足够的财力,让各族人民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比如,要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推进教改、医改、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千方百计增进人民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新思路:城镇上山,农民进城
  “要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抓住云南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期,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和云南山多坝少、耕地资源十分宝贵这一矛盾,促使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建设山地城镇,走出一条符合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动。但是,城镇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都以几何数字增加建设用地,土地从何而来?未来20年基本保持9000万亩保有耕地,守住74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不能碰,又该如何满足城镇、工业用地的需要?山多坝少的云南,城镇化如果因土地制约而迟滞,经济社会将难以跨越发展;坝区耕地、平地如果因城镇化拓展而大面积缩小,打破农业生态的后果不堪设想。这的确是不容回避的两难选择。
  在城镇化进程中,云南作为一个“山多田少”的省份,怎样在城镇化进程中,尽量保护处在平地坝区的耕地,如何破解土地供应捉襟见肘的难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而历史将云南推到了前台,这一次,云南扮演的是转变用地模式的中国探路者角色。
  云南提出“用地上山”路线图——“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一思路展示出云南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新亮点。建设山地城镇,无疑就是在城镇化和耕地保护两个目标之间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洪教授说,在此之前,一提到城镇化,所有人都想到建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就只能去征收平坦土地以便规划,在此情况下,挤压耕地导致农民失地的现象便屡屡发生,不但影响社会安定,更重要的对于粮食缺口一直很大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现象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1557个,面积2.51万平方公里;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375个,面积2.2万平方公里,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相当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坝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目前已被建设用地占用近30%,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护,坝区优质耕地将进一步减少。
  云南的“城镇上山”,显然是对一直以来僵化的城镇建设思路的颠覆,城镇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地建在山上呢?比如,像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在崛起之前,谁会认为在那个地处沙漠、缺水少电、草木稀少、鸟不生蛋的地方,能建设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呢?但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拉斯维加斯硬是在沙漠中建起了林立的高楼,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这,值得正处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各地方政府可资借鉴的一条出路。
  云南的“城镇上山”新政,就是从主要占用耕地、平地搞城镇建设,转变为向山地、坡地要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尽量向山坡、丘陵发展,实现城市组团型发展,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房在林中、人在林中”的现代城镇发展理念;推动工业项目尽量向荒山荒坡发展,打造现代工业园区,形成低碳、循环、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利用荒山荒坡搞建设,是我省城镇化发展观念的一次大转变,是城乡建设规划思路的一次大调整,是城乡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一次大优化。我们要加强城镇上山的政策推动,在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方面创造更好条件,让上山城镇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建设新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28 09:15:50 | 只看该作者
泡沫太厉害了,市政工程搞得不错,形象工程和重复工程很厉害的。前年一气儿从我家门口修了五条公路,无语吧!!现在利用这些工程侵占老百姓用地很厉害,好好的田地修高尔夫球场也多,农村用地补偿标准低,老百姓的后续生活安排都不是很好。还用是就是资源滥用,地州上挖煤挖矿致富的人很多,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房地产到处盖房炒房,房价都快赶上一线城市了,很多问题,不要被这些假大空的报道骗了。当然了也还是有进步,但是政府整合能力差,发展不均衡,环境资源问题严重,近几年都没有什么大的资产投资引进,金鹰王府井倒是盖里一票…………

不爱看只当我瞎吐糟,但是你们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28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泡沫太厉害了,市政工程搞得不错,形象工程和重复工程很厉害的。前年一气儿从我家门口修了五条公路,无语吧!!现在利用这些工程侵占老百姓用地很厉害,好好的田地修高尔夫球场也多,农村用地补偿标准低,老百姓的后续生活安排都不是很好。还用是就是资源滥用,地州上挖煤挖矿致富的人很多,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房地产到处盖房炒房,房价都快赶上一线城市了,很多问题,不要被这些假大空的报道骗了。当然了也还是有进步,但是政府整合能力差,发展不均衡,环境资源问题严重,近几年都没有什么大的资产投资引进,金鹰王府井倒是盖里一票…………

不爱看只当我瞎吐糟,但是你们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22:5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