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者调查称网传地沟油简易鉴别方法不靠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4 10:5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验过程


  近日,网上一直在流传两种简易辨别地沟油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把蒜瓣扔进热油中,如果是地沟油大蒜就会变成红色,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油放进冰箱2个小时,地沟油会出现白泡沫。这一说法在网上被传得神乎其神,这个方法真的可以轻易鉴别地沟油吗?11月23日,记者就对传言的两种说法分别进行了实验,信报实验室为您揭开真相。
  A 鉴定一 油煎蒜瓣 未变成红色
  11月23日,记者找到了岛城专门回收地沟油的企业福瑞斯生物能源科技公司,与专业人士一起做实验。在该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准备好了两桶油,其中一桶是某品牌花生油,另一桶则是未经处理的地沟油。通过外观很容易就能看出,品牌花生油清澈透明,颜色正常,也有一股花生油的香味。而那桶地沟油则明显不同,颜色发暗不透明,有很多小气泡,打开桶后记者闻了闻,虽然没有太难闻的气味,但没有丝毫的油香味。
  工作人将准备好的两个蒜瓣放入盆子中,向盆中倒入200毫升左右的花生油,打开电磁炉开始加热。半分钟后,花生油已经热了并散发出一股香味,两个蒜瓣在油中开始冒小气泡,但颜色并未发生改变。随着油温的继续升高,蒜瓣冒出的气泡也变多。加热仅一分半钟,蒜瓣已经完全被炸得变成黄色,随后关闭电磁炉取出蒜瓣。
  接下来记者在另一个盆中同样放入两个蒜瓣,这一次倒入的是地沟油。同样倒入200毫升左右的地沟油,记者再次打开了电磁炉开始加热。半分钟后,地沟油冒出许多大气泡,同时还散发出一股腥臭味。“这桶油是从饭店里回收回来的,闻这味应该是做过鱼,地沟油中水分多,加热产生的气泡也很多。”工作人员说。
  说完这话,油花开始四溅,但记者看了看地沟油中的蒜瓣,颜色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变红,也没有被炸成黄色。关闭电磁炉后记者取出了蒜瓣,蒜瓣只是稍微有一点发黄,但是传言中颜色变红的现象并未出现。
  经记者对比验证,油煎蒜瓣的实验并不能证明使用的油就是地沟油。
  B 鉴定二  冰箱冷冻 两种油均未出现白色泡沫
  记者准备了半瓶地沟油,同时也在碗中倒入了部分好的花生油,准备好后将两种油分别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开始降温。冷冻两个小时后,记者将油取出。
  冷冻结果实验再次令记者失望,瓶子内的地沟油依然暗淡浑浊,还有些分层,但是油的表面根本没有出现白色泡沫,瓶内的油已经凝固,倾倒不能流动。碗中盛放的花生油,油表面也无任何泡沫,只不过已经凝固,液态油成为了固体脂。
  冷冻实验过后,两种油均出现白色泡沫,这一说法依然无法鉴别出地沟油。
  C 专家观点 最好的办法还是靠经验
  在接到这个实验任务时,福瑞斯生物研发中心的王金燕已经做过一次更加精密的实验,但实验结果也是无法证明地沟油。研究地沟油多年的王金燕说,网上所传的鉴别方法不现实。“地沟油中存在黄曲霉素,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但是地沟油中的致癌物质不仅这一种。按照精准的量来做实验,并且在特定的环境里,黄曲霉素遇到大蒜,蒜瓣确实会变红。这个实验无法表现出来,有多种因素,比如地域差别,大蒜中的微量元素不同遇到地沟油的表现也不同,另外实验中具体的量无法控制,仅凭粗略的实验是难以辨别的。”对于冷冻出现白色泡沫的说法,王金燕认为更是不可能。
  王金燕说,目前鉴别地沟油并没有简单方便的方法,通过精确的实验才能分辨出油中的物质。“现在没有太好的办法去鉴别,这种实验是行不通的。仅凭外观也无法鉴别是不是地沟油,现在的加工技术已经完全可以让地沟油变得和好花生油没有区别。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多年吃油的经验来辨别,地沟油的口感肯定不如好油,另外,加工后的地沟油在加热时产生的泡沫、气味、油烟等也与好油有区别,通过这些可以鉴别油的质量。”同时,王金燕表示,我国规定食用油中黄曲霉素含量有一定的允许标准,因此不能仅凭检测出黄曲霉素就断定是地沟油。 文/图  记者 纪国亮  郭振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6:3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