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告称广东开发商资金紧张 房价始现实质性松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8 12: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都讯 记者王卫国 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开发商还能撑多久?广东省房协昨日发布《2011年前三季度广东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开发商资金情况已相当紧张,楼市实际成交量下降明显,市场从供不应求开始转向局部的供过于求,房价开始出现实质性松动,报告预判房价回调的趋势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延续。
  前三季度房价涨9.5%
  统计显示,广东今年前三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656万平方米,销售均价为765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 .5%。虽然广东统计出来的房价仍在上涨,但增幅较年初有所回落。而且在分析人员看来,房价的松动可能比统计数据上来得更明显。
  报告分析指出,由于销售的统计数据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如今年办理按揭贷款的,从提交按揭申请到获得《同意贷款通知书》一般需要2-3个月时间,而多数交易须取得“同贷书”才正式签约,由此判断当前的数据所反映出的只是相当于6、7月份的市场情况。实际上,今年8、9月份的市场在持续僵持的拉锯之下,销量已现下降,多个楼盘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进行促销,价格方面已有松动。
  报告还指出,从广州、深圳、佛山3个限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情况看,3个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增幅总体均体现出逐月走低的趋势,增幅明显低于广东平均水平。
  四季度房价或延续回调
  广东省房协分析指出,前三季度广东商品房销售市场处于僵持博弈阶段,销售均价仍处高位盘整期,银行贷款大幅下降,企业资金压力及融资成本随之增加,未来资金状况将成为市场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近期,温Jiabao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广东省房协认为,中央政府对楼市调控的决心依然坚决,预计第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调控政策的基本方向都不太可能出现变化。
  从市场走势看,面对严厉的调控政策,之前开发商多选择推迟开盘。但当前开发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上升,融资成本不断提高,资金压力明显加大,而且总体供货量比较大,实际成交量下降明显,房价开始出现实质性松动。
  省房协预计,加上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房价回调的趋势可能在第四季度延续。在此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取更灵活的营销手段,才能赢得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商业银行对首套住房按揭除提高首付比例外,贷款利率多上浮10%甚至更高,省房协认为此举削弱了首次置业者的购房支付能力,抵消了房价下降的好处,加大了市场观望气氛。
  开发商困境
  1融资难度加大
  由于限购政策和银根紧缩,开发商今年到位的开发资金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报告显示,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888.48亿元,同比下降7 .3%,为近10年来同期第二次出现负增长。而开发商的资金结构中,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量都明显上涨。
  广东省房协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国内贷款中,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速在3个月下探之后持续上升,已接近50%的增长水平,而银行贷款则持续负增长,说明企业融资难度、成本均在加大。
  与此同时,在其他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大幅增长,个人按揭贷款则持续下降,存在购买力难以为继的隐患。报告显示,广东房地产企业资金充裕度已回到近10年低位水平,与2004、2005年同期相当,当前房地产业总体资金情况已相当紧张。
  2购地意愿降低
  开发商的资金链条紧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购地意愿。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21.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而土地购置单价已经开始回落,今年前三季度的土地购置单价1982元/平方米,而去年前三季度的土地购置单价为2071元/平方米。分季度看,广州前三个季度土地购置面积分别为387.48万、778.06万和355.52万平方米,第三季度购置面积降至低于第一季度时的水平,开发企业买地意愿再次下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7:2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