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地大型运动会扎堆遭质疑 动辄花费几十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8 12: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 嵩绘
随着本年度国内最后一项综合性运动会——第七届全国城运会的落幕,繁忙的中国体坛终于迎来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不过,这个休整期仅仅是短暂的两个月。明年1月,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圣火又将在吉林长春点燃。
赛会扎堆引发质疑
大型运动会是不是太多了
2012年虽是奥运会年,但国内体坛依然不会沉寂,除了年初的全国冬运会,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将分别于9月、10月在天津和河南南阳举行。
赛事密集摩肩接踵
某种程度上,中国正在世界体坛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2011年,在国内举行的综合性运动会可谓摩肩接踵,先后进行的包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贵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杭州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南昌全国城市运动会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会,将下半年的日历填得满满当当,少则“一月一会”、多则“一月”(残运会与城运会就重叠举行),赛事的密集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如此众多的运动会“扎堆儿”,的确有办赛节奏上的巧合。目前国内按期召开的综合性运动会已超过10个,基本上4年一个周期,因此至少会有两三个运动会将在同一年进行,再加上近年来一大批国际性运动会的进入,使得中国“会”多的事实更为凸显。放眼全球,亚洲是拥有最多综合性运动会的地区,若论国家,则以中国为最。
自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一股巨大的办赛热潮席卷全国,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各地争做东道主,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当是首选,广州和深圳已分别举办了2010年亚运会和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天津和南京则正在积极筹备2013年东亚运动会和2014年青奥会。
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会“落户”中国,一方面是因为大型运动会的综合价值与规模效应大大激发了各地的办赛热情,另一方面综合国力的提升也令更多城市具备了办赛条件。当然,还应看到,国人的好客与侠义也在为办赛潮推波助澜。如果说,当初北京申办奥运会是希望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那么眼下中国乐于承办各种赛会,似乎是在给世界体育更多的机会。一些并无特别吸引力或市场开发价值的赛会如果没有中国伸出援手,很可能会面临难以为继的窘迫。某种程度上,中国正在世界体坛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即便是国内的综合性赛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捧。规模已堪比奥运会的,其申办竞争之激烈,超乎常人想象。就连关注度不是很高的所谓“小众”运动会也不愁无人问津。以往,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具备承办大赛的资格与实力。近年来,除了传统运动会,一些主题更集中、特色更鲜明的运动会,如全国红色运动会、全国智力运动会、全国水上运动会等勃然兴起,也让诸多二、三线以及西部城市加入到东道主的行列。
那么,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稠密、民族众多的大国,究竟需要多少运动会较为适宜?这个问题恐怕见仁见智。
以全运会领衔的国内综合性运动会早已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竞赛体系,十几个大型赛会分别归属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农业部、中国残联、国家民委等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些赛会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义,并在一段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当时代走到今天,当一些赛会的功能已逐渐缺失或被其他形式所取代,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将如何对接?现有的竞赛体系是继续沿用,还是需要调整乃至打破重构?这需要科学严谨的论证,而且也不是体育部门能够独立解答,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或许,眼下,比争论赛会数量多寡更实际的话题是,如何提升赛会的质量和效益。
1  上一页  分享到:  已转播  16 相关阅读:
2011.10.21
2011.08.23
2011.06.28
2010.02.26


推荐微博: 刘刚 马骏 吴永俊 肖劲彪 范炜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2 01: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