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俄罗斯《生意人报》10月20日文章】题:**党员寻找新思想(作者亚历山大·加布耶夫)
**领导人19日总结了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成果。党和国家的精英决定,加强北京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并强化对国内的管控。
自2003年以来,中国掀起了有关必须增强软实力的讨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郑必坚认为,中国若想获得21世纪超级大国的地位,不仅要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提高国家的文化吸引力。21世纪头十年,北京积极投入资金,以帮助中国高等院校吸引外国留学生,开办外语电视频道,拍摄有望受全球观众欢迎的电影。不过,提出“软实力”这一术语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表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迄今仍远远赶不上如今的超级大国美国。因此,种种迹象表明,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快速度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除此之外,**领导人还决定着手解决思想问题。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戴维·香博)认为,当代中国早已出现价值观危机。这使西方民主思想和公民社会观念对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了吸引力。中产阶级使用社交网络的越来越多(中国约有5亿网民和2亿微博使用者)。考虑到不久前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如今**似乎决定加强思想教育。
【俄罗斯《独立报》10月20日文章】题:中国将加强防范对青年的外来影响,在西方推介本国的软实力(作者弗拉基米尔·斯科瑟列夫)
在国内多一些社会主义,在国外多一些儒学和中国文化价值观,这便是日前于北京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通过最终决定的主旨所在。
中国官方声称,此次全会的核心议题是文化意识形态。文件呼吁公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意味着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就此指出:“当前形势不仅要求转而采取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人们对党产生了疏离感,引发了信任危机。这便是提出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的信心、将社会团结在党周围的目标的由来。”
点击数:
**中央也已意识到,如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软实力”得不到相应提升、中国文化在境外的影响力未有扩张,那么北京就无法保住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贝格尔强调,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因而将承担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0月19日报道】题:**全会引热议文化道德成焦点
为期四天的**十七届六中全会18日闭幕,会议专门讨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
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他说,中国人族群意识很强,公民意识很弱,因此应该在公民义务和公民道德方面补课。“如果不补上,这个民族富了又怎么样呢?但是怎么样补上,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这一堂课不能完全靠政府,也不能靠党,也不能靠政治意识形态去取代它。因此考量来考量去,文化有可能起到这样一种作用”。
梁晓声说,这一课比经济的课、企业管理的课更难补,可能需要三四十年时间。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和全国政协委员,他认为,这个问题能引起执政党重视总归是件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现在是抓核心价值体系的时候了。他说:“道德核心价值观属于软的。软的也有价值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