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对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表示可能会下调中国本币债信评等,**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批评此举无非是想把中国拉进投资黑名单,“不如直接说美国仍是投资首选”。文章还说,要警惕“唱空背后的阴谋”。
惠誉上周四(8日)表示,中国本币债信评等可能在未来12至24个月面临下调。惠誉认为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将出现实质性恶化,如果未来12至24个月内银行系统问题按预期那样扩散,甚至更糟,惠誉就可能下调中国本币债信评等。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刊登署名文章,指惠誉欲降中国评级意在“围魏救赵”;文章的副标题为“把别国拉进投资黑名单,为美国市场脸上再贴金”。
文章指出,惠誉今年下调了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的评级;而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遭遇重创,欧债危机的出现,“显然救了美国”;至少流出美国转而流向欧洲的资金,又再次回到美国,重新购买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这对美国经济的恢复,“百利而无一弊”。
如今,惠誉警告要调降中国的评级,无非想让这份“投资黑名单”再增加些经济成长势头不错的新兴市场,“他们不如直接说,美国仍是投资首选”。
文章指出,惠誉一直对中国金融稳定性存在担忧,称中国银行业在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产质量面临严重恶化风险。同时,惠誉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也表示了担忧。
点击数:
此外,惠普也质疑,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约7760亿新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发放的贷款,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巨大包袱。
文章引述中国经济学者指出,中国金融问题在控制范围内,惠誉调降评级的提醒有积极意义,可促使中国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对地方投资的监管,但惠誉夸大风险,与事实不符。
文章进一步引述未具名的评论指出,“评级机构在其公正的外表下,有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评级机构在前面唱空,对冲基金在后面做空中国银行股或中国概念股,随后再低位吸纳,谋取双向暴利。”
文章指出,目前世界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由美国资本控制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讯部副部长徐洪才说:“由债务人控制的评级机构自然要为埋单方贴金了。”
而且,国际评级机构一向对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实行两个标准,对开发中国家评级总是偏低。徐洪才说,目前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不透明,没有人监管,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文章指业界呼吁,中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