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驻马店9月7日电 (贾真真)中国农户储粮造成的平均损失为7%-10%,每年损失约为300—450亿斤。此间举行的“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他表示,鼓励农民建设先进适用的初加工设施以解决农产品产出后的损失,如烘干、储藏和保鲜设施等,应尽快启动推广。
9月6日,为期两天的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是洽谈会的亮点。张天佐在论坛上说,因储藏等初加工设施的不完善,我国农户储粮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这是经专家测算和实证分析后得出的数据。除了储粮的损失,产后损耗蔬菜为15%—20%,水果为10%—15%,马铃薯为15%—25%。每年产后损失蔬菜约为1亿吨,水果约1200万吨,马铃薯约1400万吨。若按照粮食、果蔬每吨2000元、马铃薯每吨1000元计算,每年折合经济损失达1800亿元。
张天佐告诉与会者,若按照目前单产水平来算,以上假设得出的数据推算出来,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
据了解,初加工不当会造成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蚊蝇滋生、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品质等问题,如大量的马铃薯因储藏在不能通风又非常潮湿的地窖而快速腐烂。这也是影响农业收入、困扰农户的难题。
但是,由于初加工环节生产分散、季节性强、投入大,且设备综合利用率低,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等,有规模的企业不愿意参与农产品的初加工。
张天佐表示,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以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村微小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初加工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
据介绍,目前,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已筛选了一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适合农户使用的技术和设备,经论证,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争取国家尽快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的办法,鼓励农民建设先进实用的初加工设施。此举有望提高农产品健康、增加农民收入、均衡农产品淡旺季的价格等。
张天佐说,近期,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将重点在玉米焙干和储藏环节、马铃薯窖藏环节、苹果预冷保鲜贮藏环节、果蔬烘干环节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储藏、烘干、保鲜设施。(完)分享到: 已转播 4 相关阅读:
2011.09.04
2011.08.12
2011.08.12
2011.08.09
2011.07.22
推荐微博: 庞哲 张国庆 陈思进 时殷弘 方静全部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