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1年9月2日-4日,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的高层就汽车产业发展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作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的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摘编。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叫做《加快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这个题目应该说比较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当时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国家层面来讲,加大科研方面投入一直也是个话题。但是今天汽车业再来谈这个话题,我觉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从今年我们看到的中国汽车业情况,1到8月份产销数据已经出来了,大概增长基本上和去年持平,如果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增长幅度比较大,今年和去年相比如果没有急转的话,大体是负增长。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很多企业的利润,还有自主品牌在乘用车领域的占比下降,为此一些自主品牌企业也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我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作为一个汽车企业,实际市场表现结果是和你的技术能力、创新水平相关联的。如果说这两方面投入不够,不能支撑长期持续的发展,企业肯定会面临到一系列的调整。所以,决定一个汽车产业和一个汽车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的关键,我认为是它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能力。我的体会是,中国自主品牌正面临着从仿制、借鉴向完全独立的自主创新转型,这么一个关键时期,恰恰汽车产业调整又提供了一个契机。
汽车产业首先是一个集大成者,从1867年发明汽车,到后来一系列的技术,包括发动机、转向、自动、轮胎等等,汽车产业能够经历一百三、四十年的历史,到今天成为人类的工具,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因此我也认为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仍然是由技术来驱动的。第二个方面,从我个人体会来说,我觉得汽车产业有三点特征:一是技术的驱动使得这个产业不停向前发展,也是不断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使它不断进步;二是汽车产业和其他制造业不同,当你开着一个豪华品牌出去,会觉得有面子,所以汽车的品牌效应非常强;三是在这一百三、四十年当中,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基本都在汽车业产生,所以管理是这个产业的基础。
所以我的体会是:品牌为灵魂,而技术和管理是两个轮子,驱动着汽车这个产业和每个企业的发展。那么看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2010年世界汽车企业排名,前十名没有中国企业。在前二十名还勉强有。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不是一个产出大国,自主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同时我们看到,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基本上是在价值的中低端,中端都显得勉强,基本在低端。这也表明中国汽车业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创新能力,所能带来的附加值不够。
附加值不高的原因是什么?无论整车也好,零部件也好。我们和全球汽车行业相比,投入比较低。因为在技术方面、科技方面缺乏持续不断的投入,中国汽车业要想干好,或者说在全球汽车业前十名当中有位置,我觉得那是天方夜谭。
我们总结三十年、二十年,更多地是最近十年,中国汽车业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中国汽车品牌扮演的角色我认为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究其研发模式,我大概归纳为四种:一是简单的仿制,二是借用跨国公司平台,三是模仿外貌设计,四就是完全独立做。我觉得这四个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并不是说哪样就不行。但是,如果想做全球汽车业当中一个强国,或者强企业,我认为必须要回归到本质:必须要有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同阶段仿制也好、借用也好,最后必须回归其本质。
当然,宏观方面,这些很好讲,但是微观层面,我们在汽车业界干的这些人有很多的具体问题。比如研发投入,对企业集团来讲,如果把合资那块拿掉,只凭自主,那么投入研发的力量会非常微小;对没有合资这一块的自主汽车企业来讲,某种意义上难度更大,因为匹配上难度更大;另外我们还会受到财务所限,有股东、出资人的要求,当期的研发收入和未来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矛盾。总体上来看,我们自主品牌、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要全面地投入基础的研究、关键技术的开发,还要兼顾到马上已经进入的新领域当中研究,牵扯的面非常广,这个时候需要的资金、人力资源、经验、设施是非常大的。自主企业抓的不仅是点,而是面,所以具体执行层面有若干个困境。
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怎么认识,或者说如何来逐步地化解?首先是要思想先行,在中国干汽车业,要相信前途光明,同时必须要有雄心,有战略的眼光,靠一年两年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认为要把科技创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作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未来的五年十年。第二,自主品牌的创新之路充满艰辛、充满荆棘,也需要有苦心和耐心。中国汽车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勇气,需要口号,还要做扎扎实实的功夫。在目前中国业界有些产业就是“大跃进”式的,最后带来的问题也很多,比如高铁。我觉得汽车业需要一些口号来凝聚人振奋人,但是需要理性、智慧、持之以恒。
怎样发展?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原则:
第一,就是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长期、短期,科研推入和经营规模盈利,等等。其中要坚持科研先行,适度超前;
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我们面临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但是要抓住重点,我认为是技术为本,产品为先。
三,从研发的模式来讲,我前面讲过,借用也好,借鉴也好,必须要回归汽车产业的本质来,同时形成你的开放体系,利用资源跨越全球。
在长安的愿景和理念当中,都把技术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部分。从我们建立的研发体系来看,目前形成了五国九地,包括中国、包括欧洲,包括美国、日本等,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来提高水平。但在研发当中,人力资源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不足,所以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我们在央企“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当中一直是排在第一的。无论是关键的技术能力、基础资源,还是传统车领域和新能源车领域,长安也取得了一些进步。我想最后用长安文化当中所体现的愿景和使命来结束我的报告: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我们做自主的所有同仁,都不应该因为一些问题而气馁,止步不前或者退缩,只要我们肯努力,只要我们的艰辛坚持下去,我想一定能够得到我们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