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各国学者都在探讨危机的根源,从央行方针到宽松货币政策,从银行业到大型投行,从浮动汇率到商品定价,从金融杠杆到恶性投机,从过度消费到出口贸易,从自由市场到社会制度……
![]()
超前消费是欧美银行家设计的游戏规则。
华夏时报文章指出,在这场危机的大讨论与大辩论中,危机的真相离人们并不遥远。危机之后,世界在20国集团领导下曾试图改变错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错误不仅没有纠正,反而从发达国家蔓延到了发展中国家。
银行家的贪婪
超前消费模式是由银行业的信贷关系来维系的,从本质上看,超前消费是欧美银行家设计的游戏规则。美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0%左右,从发达国家的消费比例来看,美国人的消费比例过高,实际上已构成了恶意消费,由于劳动剩余价值与消费能力不相匹配,这就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双赤字”问题,但银行业为了自身利益却无法改变游戏规则,也就无法改变过度的消费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形成了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经济危机,乃至目前的债务危机。
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银行业也成为了新兴经济体运转的中心,超前消费模式的形成也由银行业为主导而积极推广,因此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银行业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利益。在这样的轨迹下,我们看到了房地产泡沫化、地方债务危险化、恶性通胀蔓延化、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化等等,而这些现象都和银行业的暴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货币的目的性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在总结的教训中有两个重点,一是金融杠杆过高造成的恶性投机,所以金融需要去杠杆化;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重失调,造成了国际贸易失衡、实业受损、失业率上升等,所以要加强实体经济的投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