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日本经济新闻》8月9日报道】题:中企收购农地引起南美洲和大洋洲警觉(记者柳迫勇人发自悉尼)
有迹象表明,中国国企在南美洲和大洋洲大规模收购农地的行为已引起各国强烈反弹。澳大利亚议会开始摸底调查,阿根廷政府则向议会提交一项法案,以大幅限制外企收购本国农地。在日本,外资收购北海道的森林一事也引发担忧。关于管制外资收购土地的讨论可能在全球蔓延开来。
南美洲和大洋洲提出抗议的背后是中国的“战略转移”。截至2010年底,觊觎非洲的中企在收购资源上累计投资320亿美元,共计约2000家企业。这种行为招致越来越多的指责声,“中国就是掠夺资源的殖民者”(半岛电视台网站)。加上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这些因素都驱使中企转而进军低风险的南美洲和大洋洲。
在成为中企新“靶子”的南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如果单看农地存量和收购规模,中企的动作未必都很大。但其中大部分企业是中国国企,这就引发一种恐慌情绪,“农地被中国政府收购,导致大量农产品流向中国”。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6月底,中国煤炭行业国企巨头神华集团在该国东南部利物浦平原附近地区收购43座农场。利物浦平原土地肥美,是澳大利亚屈指可数的粮仓之一。2009年和2010年,神华集团通过在澳子公司一共收购了1.47万公顷的农地。
点击数:
神华的目的就是开采沉睡在地下的煤炭资源。神华方面声称不会在肥沃的黑土地上采矿,但还是在澳大利亚引发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争论。澳大利亚议会已启动一项针对外资收购农地和农业现状的摸底调查。为加强管制,议会还正讨论扩大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对象。
同时,巴西对中国收购农地的行为日益警觉。中国是巴西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在巴西,中国仅占外国人农地持有总量的0.6%,远低于第一大持有国日本的22%。然而,具有政府背景的重庆粮食集团计划耗资25亿元人民币收购用于种植大豆的农地。鉴于此,巴西出现了对外企持有土地加强管制的动向。
而有的国家已经采取了行动加强管制。“土地所有权是21世纪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4月底,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宣布一项对外资持有农地加强管制的法案。根据该法案,外资在阿农村地区的单笔交易最多只可收购1000公顷土地。
为生产和出口乳制品,中企纷纷进军新西兰。为保护牧场,新西兰去年12月颁布一项制度,规定政府部长要参与讨论外国人的收购农地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