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国际板的传闻再次袭击A股Shi场。最新传闻称,国际板的上市细则即将公布,上市条件首先要求境外上市须满三年。条件还包括:发行前六个月月均总市值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之和不低于30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等。
国际板的传闻之所以一次次袭击A股Shi场,其背后显然有国际板的支持者们在做推手。这些支持者试图通过一次次的传闻袭击来麻木市场,让投资者跟着他们一起相信国际板推出是A股Shi场的利好,这样国际板推出的所谓条件也就“成熟”了。
为达到早日推出国际板的目的,支持者们作出了不少的努力,这其中就包括对国际板所进行的舆论宣传。不过,从宣传的内容来看,有不少是支持者们的一厢情愿,这些内容难免对市场构成误导。因此,为避免这些不恰当的舆论对市场形成误导,并最终误导决策,市场各方面有必要对此予以纠正。
比如,为了达到早日推出国际板的目的,管理层及上海政府方面一再忽视A股Shi场本身并不成熟的事实,强调国际板推出的条件“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目前A股Shi场的不成熟有目共睹,而国际板是建立在A股Shi场基础上的。作为国际板根基的A股Shi场尚且都不成熟,又何来有国际板推出条件的成熟呢?所谓推出国际板条件“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无非是指技术准备与制度起草等准备工作。但这只是国际板推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取决于A股Shi场的成熟情况,尤其取决于管理层的监管能力。尽管管理层力推国际板,但实际上拖国际板后腿的正是管理层自己。最明显的就是管理层市场监管能力有限,一个国内板的监管尚且搞不好,监管国际板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造假上市、内幕交易、股价操纵、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又如何监管国际板上的“安然公司”?
又如,认为国际板上市的都是优秀公司,可以增加投资品种,给投资者以回报。由于国际板上市公司拟定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些公司的“优秀”当然没有悬念。但优秀公司与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是两回事。一个很简单的现实是,中石油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就是这家“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却成了套牢投资者最牢固的绳索。因此,不要简单地把优秀公司与投资价值等同起来,有中石油在此,这个问题就未免太幼稚了。
再如,认为国际板不会成为“圈钱板”,认为国际板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不会超过该公司国外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这个问题同样不值一驳,中石油同样是最好的例证。虽然中石油A股的发行价并没有超过中石油H股的市场价,但中石油A发行之前,中石油H股大幅拉升,最终导致了中石油A股的高价发行。国际板如何避免中石油悲剧再次上演?如果不能,那么,国际板沦为“圈钱板”将不可避免。
因此,在国际板推出的问题上,不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层都不应该有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应该把推出国际板可能面临的问题想得周全一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对国际板负责的做法,才是对中国股Shi及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