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车事故遇难司机之子画出父亲出事场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30日下午,潘一恒的家人来到出事地点祭拜。


儿子翔翔画他爸爸出事的场景。


  动车司机潘一恒家人在事发现场悲痛悼念——
  我听到老公出事的消息后崩溃了,字典里找不到什么词可以形容……妻子黄又玲捂着脸说。
  ■新快报记者 曹晶晶 文/图
  7月30日,温州双屿镇下岙村,温州城郊的一个“城中村”。烈日当空,荷塘里荷花摇曳。出事时的烂泥路被铺上了石子,走上去咯吱咯吱响,一切都恢复到往常。唯有一阵大风吹过,燃烧着的纸灰飞舞起来,似乎提醒路人,这里就是“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现场。
  潘一恒老母亲哭倒在地上
  7月30日下午,潘一恒的妻子和7岁的儿子翔翔以及他的父母来到出事地点,祭拜潘一恒。他们跪倒在169号桥墩下,满腔的话都化作凄厉的哭声。“我的儿啊,你现在在哪里?”潘一恒的母亲哭倒在地上,一列动车从头顶上的高架驶过,她的声音被隆隆的呼啸声淹没。
  7岁的翔翔或许还不能理解死亡的意义,但当他妈妈让他跪下时,他突然哭着大喊:“爸爸,快回来!”爷爷颤抖地把孙子搂进怀里。边上有人悄悄摘下眼镜,擦一擦眼角。哭岔了气的母亲最终晕倒在桥墩下,被众人抬进了车里。
  凌晨上班,再也没有回来
  7月23日傍晚5点多,潘一恒打电话给妻子黄又玲(音):“我9点回来,记得来接我。”当天,他出门上班时天还没亮,黄又玲和儿子都沉睡在梦乡里。
  潘一恒口里的“接”就是让黄又玲到岗头公车站等他。从他们家走到岗头的公车站,大概有3公里,黄又玲每次都到公车站等老公,然后手挽着手回家。这条路潘一恒一个人走需要20分钟,两人腻在一起走就要30分钟。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只要是潘一恒上下班,黄又玲都会去接送。送他走时叮咛一声平平安安,等下班就说一声:“你回来了。”唯有7月23日这天,她没有等到潘一恒。
  听到他的消息我崩溃了
  “他这次是凌晨上班的,往常我都知道他是凌晨几点走的,但就那天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醒过来。”黄又玲特别后悔自己睡得太沉,连丈夫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他每次凌晨上班,都很怕吵醒我,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7月23日的早上,还没开车之前,潘一恒还给放假的儿子翔翔打了个电话。他告诉儿子,爸爸上班,本来约好送他到奶奶家上游泳课的事情,得推后一天。等爸爸回家后,再送翔翔去奶奶家玩。
  当晚8点多,黄又玲还没来得及出门,就看到了电视新闻。她的心咯噔一下,赶紧给潘一恒发了条短信。“平时他上班,我都不打电话的,怕他分心。”没有回应,再打电话,没接通。黄又玲感觉头嗡嗡直响,她一连打了二十多个电话,都没有接通。到了大概12点多,潘一恒的几个同事带来了噩耗。“我听到这个消息崩溃了,字典里找不到什么词,可以形容……”黄又玲捂着脸说。
  生活俭朴衣服都没几件
  来到温州之后,黄又玲在殡仪馆里见了潘一恒最后一面。“他好像睡着了一样,很安稳。”
  好几次夜里,她都一个人跑出宾馆,“他一个人在那里又冷又孤单,我要去陪他……”家里人赶紧追下去,把黄又玲拖了回来。
  “他太节俭了,一辈子连衣服都没买几件。永远都穿着铁路的工作服。”黄又玲反复嘀咕着。出事后,家里要带一件衣服给潘一恒换上。黄又玲翻箱倒柜半天,就翻出一件西服。这件西服潘一恒只在结婚那天穿过一次,之后就再没舍得穿过。
  “叫他买衣服他都不买,说有工作服穿,还买什么衣服?”
  事发当天生日刚过去10天
  潘一恒和黄又玲结婚八年,从来没吵过架。他今年39岁,按照福州老家当地的传统,认为这是人生的一道坎。在今年正月二十九的时候,家里人还按照传统做了太平面给他吃,图的就是平平安安的意头。7月23日事发当天,距离潘一恒过完39岁生日刚刚过去了10天。
  儿子似乎长大好多:“我以后一定会乖”
  儿子翔翔是23日下半夜才知道爸爸出事的。爷爷一直安慰他,说爸爸受伤了。小孩子刚上一年级,想象力好,自己已经猜出了几分。这几天在电视里看了很多新闻,他话都不说。前几天,家里人看他一个人躲在房里,一直不出声,原来在画画,就画他脑子里爸爸出事的场景,画好了给妈妈看,家里的人都哭了。
  祭拜爸爸的时候,翔翔哭得满脸是泪。哭完之后,他对着祭拜的地方小声地问:“你把我爸爸收掉了?”回到酒店,叔叔问翔翔,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翔翔轻轻点了点头:“我知道,我以后一定会乖。”
  翔翔奶奶哭昏后,被送回房间,伤心地靠着床边。翔翔见状马上从自己房间里拿出两瓶牛奶,递给奶奶说:“奶奶,给你喝。”
  从事机车乘务工作18年 从未发生任何行车事故
  潘一恒是广铁的早期毕业生,他所学的是内燃机专业。毕业以后,他开了整整18年的火车,是铁路上真正的老师傅。
  潘一恒是家里的独生子,小时候家境不好,就靠父亲一个人种地。一家人千辛万苦把潘一恒培养成一个动车司机,他曾经是全家人最大的骄傲。当年,他学习成绩很好,本可以念高中,但家里没钱,为了找个稳定的工作,就报考了广州的广铁技校。
  虽然相隔18年,但潘一恒当年的班主任蔡老师对来自福建农村的孩子潘一恒仍印象深刻。蔡老师回忆,“潘一恒身高约167厘米,是福建农村过来的孩子。他人十分老实、稳重,不张扬,是个内秀型的学生,内敛和低调,不善于表达自己,但人还是十分乐观的。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比起来,他显得更加朴实、心细。”
  蔡老师说:“在班里,潘一恒的学习成绩相当好,门门功课都是优秀。跟同学相处得也很好,他与福建来的5个同学关系特别好。”
  2008年5月,温福线动车组开通运营,他报考了动车组司机,2009年6月取得动车组驾驶证。2009年10月,走上动车组司机岗位。据统计,到发生事故牺牲前,他安全驾驶动车238262公里,从事机车乘务工作18年,从未发生任何行车事故。
  2003年,他和黄又玲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生下翔翔后,黄又玲在家照顾孩子。潘一恒知道,只有干好工作,才能支撑起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让妻子、孩子、父母过上舒心的生活。
  2009年,潘一恒终于住进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家庭环境改善了。家人也都以为,从此要过上好日子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9 19: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