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美国《世界日报》7月21日载文《中国经济“七上八下”看“拐点”》,摘要如下:
中国每年“七上八下”的时段不大好过,这是指7月上旬到8月下旬,这段时间主要是一年一度的汛期,洪涝之灾年年此时发生,同时经济踏入下半年,传统上进变局,所以这段时间是中国的忐忑之期。
今年中国的“七上八下”之期,焦点不在洪涝之灾上,那是因为自然灾害频仍,周期也完全打乱,从入冬以来到现在的苦夏,大旱灾、大涝情都已见过,再来洪水也惊不到哪里去了。各方最关心的,反而是经济,在这“七上八下”之期,会有怎样的变局,又会否出现预期的拐点。
依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经济走势出现一个特别的景象,那就是经济成长是快是慢,是冷是热,罕见的说不清楚。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经济上半年保持着平稳较快成长,但经济逐季下滑。所以当局虽没高调提出“保增长”之类的方针,但各项政策分析,却暗含着稳增长的意思。而在国家统计局数据之外,目前传出的说法,是地方经济成长的数字,肯定再一次超过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大部分省区GDP增长都超过10,有的地方已透出增速在14%以上。而按电力部门数据,用电需求已在大增,局部地区出“电荒”。以之而论,中国经济又大热。
中国经济的另一景象,是对通胀走势判断不一。国务院总理温Jiabao以白纸黑字发表在外国报纸的定论,是中国通胀可控甚至受控,但压通胀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数据是三年来新高,有经济学家预测通胀数字还可能走高,有官员则判定很快将现“拐点”,也就是通胀趋缓,不再成为经济的重大威胁。
再一个景象是楼市,按国家统计局新公布的数据,6月70个大中城市楼价,只有三个是同比下降,44个城市环比上涨,这不仅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白费了数年力气,还意味房地产市场官民之斗,可能白热化。
就在统计数据出台之前,国务院又拿出一房地产调控文件,叫“新五条”或“新国五条”,试图以限购令扩大范围、保障房大举建设,压低楼价。据此,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重大的萎缩,不排除泡沫吹破。也有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出现重大调整,楼价暴跌不了,也大涨不了。
点击数:
故此,在经济成长、通胀威胁、房地产调控这中国经济三大热点上,由对通胀和楼价的判定就莫衷一是,加上微观经济中是否出现困局,也是众说纷纭,自然会影响到对整体经济成长的判定。经济数据与政策分析相矛盾,官方意见与市场判断相左,出现一个奇特的状态,真有点像传统谚语说的,“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由此,中国经济前景走势,就集中到一个“拐点”之争。有预测认定中国经济将再现“拐点”,但主要是由经济平稳高增长,“拐”向再度下滑;也有判断相信中国经济不会滑落,有特别强大支撑,不可能“拐”出名堂来。
对中国经济阶段性走势,分析预测出现两极化,甚至连国务院智囊机构上呈的报告,也认定目前压力仍大,矛盾突出,宏调政策的目标不会很快实现。
其实中国经济现阶段之特别中的特别,是出现宏观和微观的对立现象。一方面是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的对立,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是保持着较稳定和快速增长,但微观数据反映的是行业和产业纷纷困难。一方面是宏观政策与微观现实相左,大型国有企业都带头叫困难,中小企业更纷纷开始收缩业务,有预测下半年将现中小企倒闭潮。
中国经济决策层,是否了解这“拐点”之争,又是否知道宏观调控理想与现实的相左呢?相信还是知道,但温Jiabao可能跟大家一样,在此“七上八下”之期,心情有些忐忑。大家可以期盼的,也就是在“七上八下”期固守之后,出现拐点的该是宏观调控政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