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54|回复: 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张锐:2012年~暑假的备考建议和当前的报考形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假来了,你准备暑假怎么复习?
最近找我的同学很多,我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你的复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积攒知识、获取答案、整理笔记,而是应该适应这场考试。

我始终的一个观点就是,知识渊博的人不见得开心辞典能够走到最后,开心辞典走到最后的人不见得能在幸运五十二笑傲江湖。
比赛也好,考试也罢,需要你的实力,也需要你去遵循他的规则。
考人大跟考北大不一样,考国关跟考政治学不一样,你本科学国关跟你本科不学国关也不一样。
来找我咨询的同学,我提建议从不会千篇一律,我一般会询问三个问题“你本科学什么”“你英语怎样”“截止目前你看了多少”,然后再给你建议。
大家在面对这场考试的时候,也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优势,然后充分利用它,想想自己的劣势,抓紧弥补他,每一轮复习都应该有所不同的侧重和目标,让自己不是原地踏步,不要做无用功,也不要在已经很不错的部分反复用功,把时间使用得更有效率。

关于暑假,我的建议是:
1,        英语必须要上层次,拿出真题来做,再明确一下自己在英语的不足之处,加大力气把英语给提上去,必须要有质变。
2,        政治不用看,现在看太早。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当前形势,我可以说一句大话,我应该是当前最能认清2012年人大国关考研形势的人,因为每一位从我这儿购买资料的同学、,我都做了记录,来保证和大家的联系。
今天我把这些同学的情况小整理下,可以让大家看看
从今年3月15日,到今天(7月11日),购买我资料的同学达到54人。
男生23人,女生31人
一本院校11人,二本院校31人,三本院校6人,工作和二次报考4人
北京本地院校仅5人,外地院校达到49人(当然,工作和二次报考的同学基本都人在北京)
我把本科是政治学、国际政治、乃至思想政治教育都算作是有专业基础的人,这群人只有10人,这就意味着剩下的44人都是跨专业。

我的这个数据肯定只是一个侧面,并不能完全折射出一个全貌,但是,我想它还是能给各位一个证明,特别是所谓的“三跨同学”,我总跟大家说,别拿“三跨”说事儿,三跨不是你的什么软肋,不少人大本科生都没考上,一切的一切都依赖于你的努力和奋斗。
你的出身跟你的考试没有一点儿关系
你过去学什么,你在哪儿准备考试,都不会成为你的阻碍和扣分因素。

我的资料,很多同学总在问是个什么样子。对于那些还没下手的同学,我强调一下就是它是一份非常强调贴近考试的资料,十年的考题解析是我的独门秘籍和重中之重,下面选择一道题给大家一窥究竟,我的资料是怎么编排的:

简述民粹主义在政治中发展的原因
【特别提醒】
这个知识点,是教材并未重点涉及的,面对这种真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我希望我接下来的这个作答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很明显,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找不到的,需要的就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能够拓展出一个相对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明确一点,何为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把民众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反对精英主义;也是一种政治运动,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把普通群众作为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还是一种政治策略,动员平民大众参与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同时也可能被政治家所利用,成为操纵群众的一种具体方式。
如果你考试的时候,不会答,不知道,怎么办?民粹主义意味着统治秩序的无序和混乱,那教材上如何去确立和维护统治秩序,我们是学习过的,那在走投无路之路你大可以利用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进行作答。同时,民粹主义所产生的政治混乱,其实正是政治参与失控后的一种结果,也可以结合教材的第十三章308页作答。
【参考答案】
1,         民粹主义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种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包括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地区间矛盾、贫富差距的矛盾、各利益集团的激烈冲突、平民和政府的尖锐对立、生态保护的强烈诉求等等。而这些矛盾激化的背后根源于国家治理结构的衰弱和统治力低下。
2,         民粹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性的失望和对立情绪。政治统治的腐败和无能,政府的合法性极大地流失,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急剧下降;政府没有足够的权威来扭转局面,控制政治失控,公众缺乏必要的安全感,这都为民粹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3,        制度建设的缺失和滞后,使民众缺少一条制度化的、理性的、稳定的政治参与路径,此时民主只会使政治变得更无序,普通大众就可能会去借助非常的手段、追求直接民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4,        民粹主义的兴起可能与短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紧密相关。政治家出于自身利益,利用民粹主义主张在短期内迅速而有效地动员广大群众纳入政治过程,以求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5,        社会改革可能引起的政治文化的不适应。社会成员所熟悉的社会大环境大规模、急剧的变动,难免会产生一种冒风险的心理焦虑,而这种焦虑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疏解和遏制,便极有可能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感染而愈演愈烈,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更加没有规则和约束,对政治权威的挑战变得普遍而激烈起来。
6,        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化。由于民粹主义着眼于人民的统一和整体性,内在隐藏着一种民族关怀,所以在遭到外敌威胁或以为遭到外地威胁的时候,民族主义情绪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民族民粹主义,将反对和批判的重点从国内政治精英转变为外部敌人。
【老师观点】
这道题的前三点,我觉得是必答的。
这道题的回答主要是参考了俞可平老师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建议同学们查阅一下原文,对民粹主义的类型再有一个更深入的把握。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江青的一首诗,形容我们这个考点非常恰当。
“民粹主义”名词解释考过,简答也考过,但我们的教材几乎没有谈到过,说明这个知识在老师那儿是一个重点,那我们把杨光斌老师论文中涉及到的内容归纳一下。
1, 杨光斌老师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之维——兼评资产阶级和民主政治的神话”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三处“民粹主义”,点到了民粹主义和民主发展之间复杂的关系,即民主的发展其实有赖于民粹主义,民主发展也可能会走上民粹主义的道路。俞可平老师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也提到了民粹主义和民主主义、民粹主义和权威主义的关系,大家值得参考。
2, 杨老师的“民主的若干基础条件”一文,在谈到“制度基础”时提到,“对于后发展中国家而言,民主政治最容易演变为民粹主义式的“多数人专政”。”所以,上面的作答当中,必须要谈到制度的缺失和民粹主义产生的关系,民主只有在良好的权力制约的制度基础上才能防止民粹主义的出现。
3, 杨老师的““合法性”遮蔽了什么”一文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往往具有民粹主义的性质。
4,杨老师在中青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互联网的开放从某种意义上开辟了一种新的群众路线,但必须警惕互联网带来的民粹主义”,这里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技术条件下民粹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所以,不要小看一道题它所迸发出来的能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你的积累在哪里?


张锐:【最懂考研】【真题答案】备考2012年人大国关研究生资料全新上市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463453-1-1.html
张锐:关于人大国关硕士研究生的学费和补贴问题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481407-1-1.html
张锐:2012年人大国关最完整版考研攻略(2011年四月最新更新)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465542-1-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7-13 20:27:02 | 只看该作者
嗯,看看学长的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14 19:57:13 | 只看该作者
好详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7-14 20:57:49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15 23:52:27 | 只看该作者
大人又出大作了,认真阅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16 19:24:16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17 11:19:45 | 只看该作者
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7-17 17: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316laowu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7-18 06:5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7-18 19:32: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2:5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