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媒:日美对华策略体现“又打又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4 09:4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日本《读卖新闻》6月22日社论,题为《深化日美同盟与中国保持对话》,摘编如下:

  由日美外长和防长共同出席的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两国确认将深化同盟关系。近来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和海洋活动都十分突出,在东海和南海与多个周边国家产生了纠纷。

6月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务院,(左到右)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日本外务大臣松本刚明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后出席联合记者会。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为防止中国采取自我中心的行动,必须重塑坚强牢固的日美同盟关系,并坚持不懈地与中国对话,敦促其采取负责任的行为。

  关于朝鲜,新共同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北朝鲜应“停止挑衅”、“实现彻底并目。可核查的无核化”。

  朝鲜拥有的核武器和导弹对日本构成现实威胁。为防止朝鲜再次制造类似去年袭击韩国军舰那样的事件,日美韩应统一步调,并与中国进行密切合作。


点击数:

  【日本《朝日新l闻》6月22日报道题:日美对华政策介乎“牵制”与“强化关系”

  此次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值得注目的一点是,双方时隔4年全面修改了共同战略目标。

  日美修改共同战略目标的两个主要课题是:一,因海盗和网络攻击等日趋复杂的安保问题;二,中国的崛起。后一课题难度尤大。

  据称,这次制定的战略目标“如果戴上有色眼镜以针对中国的视角来看,其内容十分露骨”(日本政府关系人士语)。双方在战略目标中不仅要求提高军事透明度,还对“军事能力及活动范围的扩大”表现出防范意识。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中国事实上采取了禁止对日出口稀土的措施,此次战略目标也提到了实现稀土供应多样化。

  不过,目标并未点名提及中国。因此只有“戴上有色眼镜”审视战略目标才能发现一些端倪。日美对华政策的特点在于“强化关系”与“牵制”并存,这一微妙特点在战略目标中颇有体现。月初召开的亚洲安全大会上,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演讲中一次也没有提及“中国”。


点击数:
  日本《读卖新闻》6月22日报道,题《“中国是威胁”成为共识》,摘编如下:

  日美政府终于时隔4年在华盛顿举行了几经延期的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会议聚焦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应对不断进入海洋并和地区各国产生摩擦的中国;二是处理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

  “这份联合声明虽然并未指名道姓,但实际上相当于日美宣布‘中国是威胁’。”

  一位日本政府人士如此解释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

  他说,关于共同战略目标的前提——东亚的安全保障环境,联合声明在序文中指出,“地区形势越来越飘忽不定”,“在太空、公海和网络等领域都面临变幻莫测的威胁”。联合声明将挑战国际社会的行为视作威胁。“世人皆知,在这些领域令他国最受威胁的就是中国”。

  考虑到中国在其附近海域采取带霸权主义色彩的行动,联合声明在呼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航行自由的重要性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口号,就是日美要在保护太空和网络空间方面保持合作。

  此外,联合声明还“敦促某些国家不要在军事上追求和获得可能引起地区安保环境动荡的能力”。中国致力于和俄罗斯及朝鲜一起落实包括研制弹道导弹等内容的“拒止战略”,这番话对中国的提升军备行为进行了牵制。


点击数:

  美国防长盖茨21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作为太平洋地区大国,美国将保持在东亚地区的强势地位。”盖茨通过这番话再次表明,为抗衡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决心联手作为前方基地的日本以确保地区稳定。

  【日本《朝日新闻》6月22日报道】题:日美修改共同战略目标

  日美两国联合发表的共同战略目标是基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形势,对2005年和2007年战略目标进行的全面调整。据日方相关人士透露,在有关中国的表述上言辞更趋严厉。其中增添了有关“航行自由”的表述,强调了其重要性。针对中国不断向南海扩张的行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去年夏季曾经表示“保障航行自由符合美国利益”,在此后日美间的磋商中,这一问题成为重要议题。

  此次日美两国采用了这一提法,目的是牵制中国向南海和东海扩张。不过,如果明确针对的是中国,则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外务省官员表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只要读一遍便知是指中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2 07:2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