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刊称老外对中国城市污染很无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0 11:0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大西洋月刊26日发表题为“天气不好:在污染地区生活的侨民指南”文章,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在罕见的蓝天下,我们向来华看望我们的朋友抱怨中国污染太重。他们会说:“这儿的空气看起来还好嘛!”我们的回答是:“你再住几天看看就知道了。”
然后还有这种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很多常驻中国的老外都会经历和我一样的心路历程,慢慢适应。先是诧异:怎么会这样?这儿的人怎么生活啊?接下来,诧异被一种近乎绝望的焦虑所代替:这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是听之任之:我们不能老想着污染。在中国呆了三年以后,我们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知道自己最终会回国。
如果你是一个老外而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那么在谈论一个国家不好的地方时,你必须谨慎小心。我在美国的时候,每当听到来访者批评这个国家的某些东西,我都会异乎寻常地涌起爱国主义情怀,为自己的国家辩护。所以我在中国的时候,对批评污染问题也非常小心。
在那些雾蒙蒙的天气里,我和附近洗衣店熨衣服的工人、市场里卖蔬菜的小贩、出租车司机或是在人行道上卖烤红薯的人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天气不好!”这似乎是一句通用的问候语,也是“哎呀,今天空气污染真严重!”的委婉说法。
我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污染问题。2008年皮尤世界民情项目调查说,有四分之三的中国人认为空气污染是个大问题。
官方的用语是“污染”,但在对话中用到这个词似乎有些太过强烈。我用“天气不好”来描述污染问题,一方面是为了礼貌,另一方面这么说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中国人对许多常用的形容词往往不那么讲究。就像他们用“好吃” 来形容各种美食一样,在污染问题上,他们常常用“天气不好”来描述糟糕的空气质量。
我想在污染面前调整心态的最高境界就是忽视它就像我们忽视纽约州布法罗的积雪和华盛顿三伏天的潮湿那样。某个夏日,我和一位中国朋友行至北京市中心的—座天桥,桥下车来车往。向远方眺望,我突然再次被震惊:空气是如此糟糕边,以至于我忍不住向身边的朋友抱怨:“污染太可怕了,你怎么忍受得了?”
她回答说自己没有注意到污染问题。我问她有什么诀窍。她说,“我总是这么忙,只有时间注意眼前的事情。”她的解释似乎完全合理。中国是一个忙碌的地方,只关注你眼前的东西能让你忘掉更大的危机。(德博拉法洛斯) 推荐微博: 江西交通广播 中新社江西分社 江南都市报 都市现场 大江网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8: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