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价格由市场主导的行业中,价格的升降一般同供应与需求的多少有关;而油价的上涨与农民在各类成本上升之际对于“便宜菜”的“嫌贫”和对于反季节高价菜的“爱富”,再加上最后一公里收费的上升,又直接导致整体菜价难以下降,市民在“菜贱伤农”时也并没有感觉到菜价的实惠
菜价成了今年4月以来最热的词汇,原因是各地菜农因蔬菜的价格太低,而导致菜贱伤农。但市民们并没有感到手中的菜篮子有多轻松。以北京为例,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菜价呈现逐年上涨之势,三年间涨幅高达64.8%。新发地批发市场5月9日公布的价格显示,新上市的土豆价格在0.7~0.85元之间,但在零售市场的售价却高达2.5元,价格并不低。菜价的这些奇怪问题出在哪儿?
在山东寿光国际会展中心大门西边不远处,安放着一座十多米高的大白菜雕像。可是,在这个全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最贵不过几毛钱一斤的大白菜,早已不是当地代表性的蔬菜品种。只有那些批发价就得好几元的高价菜,才有资格被请进农民的大棚里。
种植上的嫌贫爱富,让寿光农民幸运地躲过最近两个月的“白菜劫”。当谈起今年山东一些地方,可能有几亿斤白菜卖不出去只得烂在地头时,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总裁姬海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寿光农业为什么抗风险能力强?我们种的都是反季节蔬菜。”
这些反季节蔬菜,最典型的莫过于冬天的茄子、彩椒、莴苣等等,因错峰上市,菜价往往比时令菜高出许多倍,相应地也比较抗跌。“一般出不了大问题”。去年冬天,寿光尖椒最贵的时候,批发价每斤都上了6元多,在北京的超市里零售价也都在10元以上。
但风险并非就绕着寿光走。今年才开始编制的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显示,寿光本地菜的价格已经处于下滑之中:在过去的两个多月,寿光蔬菜价格指数整体下跌了将近三分之一。逃过了“白菜劫”,寿光农民也有自己的烦恼。
“大小年”轮回
趁着日头还没落下去,太阳又不那么毒辣,刘红兵仍在自家大棚的北墙上来来回回地走着,这里看看塑料薄膜有没有漏风,那里拨弄下厚厚的草帘有没有破,一点也不得闲。刘的妻子在一旁调配着乳白色的农药,“最近天热,茄子有点蔫了,得打点药”。
在远水庄村,像刘红兵这样的,五十多岁了还在地里忙活的并不多见。刘红兵个子不高,身体结实。“好多人干到了四十多岁就不想干了。家里困难,没办法还得干。”见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时,这个山东汉子憨厚地笑了笑。
远水庄村位于寿光市区南郊,隶属于纪台镇,从市区开车过来只要二十多分钟。十多年来,当地村民的大棚里只有一样蔬菜——一种名为765的长茄子。临近的几个村也都是茄子专业村。在寿光,茄子、西红柿、丝瓜,几乎每种蔬菜,都有相应的专业村在大面积种植。
这种经济行为的高度专业化,往往只在民营工业发达江浙一带才会看到。在那里,复杂的现代工业产品,被拆分为结构相对简单的许多个细小零部件,然后被隐没在群山之中的乡村工厂里大规模复制、生产,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作为国内最大的蔬菜种植地和集散地,寿光农业似乎也在经历这种精细化分工的历程:单一蔬菜品种种植高度专业化,露天菜几乎绝迹。寿光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寿光的蔬菜种植面积为84万亩,其中,高标准的蔬菜大棚为40万个。
在寿光市政府制作的宣传片中,一个航拍镜头令人难忘: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寿光南部的几个乡镇,都被淡蓝色的塑料大棚所覆盖,看上去,脚下不像是农田,而是一片汪洋。
刘红兵家的四个大棚,就算是这片人工海洋里的一朵小浪花了。每个大棚占地将近一亩,都是他和妻子一手照料。“两个人看四个棚,不能再多了,再多就忙不过来了。”一旁的村民说。远水庄村,人均一亩多地,平均下来,每家都有3到4个大棚。
刘红兵撩起大棚入口的一块塑料布,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潮湿的热气,猫腰钻进去后,满眼看到的都是茄子,去年秋天种下的茄苗,现在已经长到了一人高,虽然已经是到了挂果尾期,但茄子长势还不错。
每年8月底,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刘红兵就会把买来的茄苗移植到大棚里,过了40多天,第一茬茄子就可以上市了。接下来的10月、11月,第二茬茄子又开始挂果了,等到了春节前后,茄子的价格就到了一年中最贵的时候,一直等到来年四五月份,当露天地里的茄子大量上市后,第三茬茄子“也就贱了”。
4月底,正是茄子价格从高走低最明显的时候。“今年收成是好,到现在一个棚已经出了两万多斤,可就是卖不出价啊。”刘红兵说,在4月,茄子的收购价格一直在1.1到1.3元之间,而春节卖得最贵时,价格为2.6、2.7元一斤。
不唯独茄子,价格“大小年”,是几乎所有农产品,始终难以走出的怪圈。
大白菜就是最明显的例子。2010年当大白菜的批发价格每斤涨到2毛钱,相当于2009年价格一倍时,不久好多农民就拔掉了地里萝卜苗,全部都改种大白菜。到了2011年,大量大白菜集中上市,平均价就跌到了每斤一毛都不到,破2009年的最低价。
在大棚里呆了不到十分钟,呼吸就开始艰难起来。地头上挂着温湿度计显示,温度24度,湿度80%。这是茄子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但对于人来说,无异于桑拿天的考验。每天,刘红兵和妻子,在棚里棚外都得忙活七八个钟头。
“村子里不得腰椎病和颈椎病的没几个。”刘红兵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最怕的还是价起不来。尽管茄子还不至于像大白菜那样,烂在地里也没有人来收,但菜贱伤农也概莫能外。
“现在1.2元/斤,就是成本价,不能再低了。”刘红兵粗粗地算了笔账,一个棚,每年的塑料薄膜、种子、化肥、农药,乱七八糟都算进去,差不多是两万多元。因此,茄子的平均价格只有上到了2元多,手里才留得住钱。
对于刘红兵的苦恼,作为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总裁,姬海荣也感同身受。
进入5月之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监控数据显示,当地红尖椒、胡萝卜、莴苣、香菇价格比一两个月前跌了一半都不止,其中以红尖椒的跌幅最大,4月1日,一斤还能买到18元多,等到了5月4日这一天,价格就滑到5元左右。
“菜价大小年就是一个市场规律。”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总裁姬海荣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市场供需变化必然导致价格波动,菜市如股Shi,也有牛市熊市之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