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学名词解释--每天一练!(转载)
-
鉴于政治学学科的重要性
从今天开始
每天增加一题政治学名解、简答题
教给大家答题范式和复习思路!如果对您有帮助
别忘了顶贴
这是大家对我们的最大支持!严禁不良商家转载
违者必究!(补充说明:跟帖的很多名解
在2010年考试中都有涉及
请同学们好好研究
对考试是大有裨益的!)
-
1、“社会动员”
(一)总论:(1)主要的阐释者及其著作:“社会动员”是政治过程中频发与恒发的社会与政治现象
在西方学者的政治著述中也是一个颇为集中的研究话题
马克思、亨廷顿等都曾有相关论述
(2)…… -
(二)分论:“社会动员”是一个社会与政治层面的问题
从其动员的直接动力上来讲
可以从一下两个角度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四个纬度来阐释: -
1、客观动力:(1)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亨廷顿在《第三波》和《难以抉择》中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会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
即诱发社会政治性动员
而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公式化地表述:“社会动员 / 经济发展=社会颓丧”;并认为“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政治上更稳定
更太平”
(2)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因此
政治人经济实力的提高
财产权利的满足必然要求从法律和政治性权利上得到相应的体现
因此
就会积极参与到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浪潮中去
提出代表本阶层的政治诉求
-
2、主观动力:(1)体制内权力精英诱发的社会动员:为了提高政策的合法性与执行中的有效性
体制的权力精英往往会通过各种宣传攻略来唤起政策受众对政治系统的产出(即政策)的认知、认同
这种社会动员的过程是和平的、合法的和有序的
因此可以说是奥罗姆所称的“常规政治”
(2)体制外权力精英诱发的社会动员:这中社会动员往往出现在当权政法的合法性丧失殆尽的时刻
为了“改朝易制”
体制外的权力精英往往会通过广泛动员的途径来壮大革命群众的队伍
这种社会动员带有革命性、暴力性和不合法性
因此
可以归为奥罗姆的“争议政治”范畴
-
(三)结论:对上面的简单总结
就可以
或者省略
-
-
另外
给大家推荐一本政治学精华读物
像考复旦
北大
外院的同学
建议都看看
好多名解啦
论述啦都出自该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