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4月8日发表题为《中国面临提供更好医疗的艰难战斗》的文章,以下为主要内容:
作为一名月薪4000元人民币的年轻医生,张菲(音)可能需要拿出2000元为一名未付账就出院的患者支付医疗费,之前她为这名患者切除了子宫肌瘤。
张菲通过患者邻居找到了患者,避免了为患者支付账单。张菲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只是个医生,为什么要我付钱?我非常非常郁闷。我花了很多天时间给她打电话,寻找她的下落,还不得不找其他村民去敲她家的门。”
中国正在对人类历史上覆盖面最大的医疗体系进行改革。今年3月,中国承诺将投入更多资金,让更多人得到医保,提高报销比例以及改善医疗服务,以满足13亿人口的需求。政府还降低了超过1200种药物的最高零售价,对国内外制药商的利润设置上限,以缓解民众对医疗费居高不下的不满。
但应对医疗体系中其他根深蒂固问题的计划依然缺失,比如医院管理质量低下的难题———它往往导致医患矛盾,就像张菲现在面临的状况一样。
张菲和她的同事常常需要为支付医疗费问题与患者发生对立。她说:“应该有个专门处理这类事情的部门,但在中国,医生要做很多与看病治疗无关的工作。”
她说:“在我工作的医院,每年每个部门都有超过10万元的债款。无论是病人或医生,我们都感到很无助。然而,我们经常发生争执,我们的关系很糟糕。”张菲工作的医院位于广州,工资是依据医院的收入来计算的,债款越高,工资就越低。
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为减轻财政负担而让医院自负盈亏。医院的经营成本因此被转嫁到患者头上。在
很多医院,医生还需确保患者不逃账。
曾在广州一家大型医院管理层工作的刘金鹏(音)表示:“患者必须承担医生的工资、像我这样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还要为医生出国培训以及医院大楼、所有医疗设备和水电费埋单。”
据媒体报道,医院和医生为增加收入,常常会给患者开昂贵的药物或进行不必要的检查,这令民众深恶痛绝。卫生部部长陈竺也承认这种风气的存在。
政府似乎知道,要想让患者负担得起医疗费用,就必须提供补贴。但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认为,目前国家补贴占医院预算的比例太低。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县和村医院最多只能提供基本服务,像癌症这样的慢性疾病无法得到治疗。
河南省的一名石姓(音)退休发电站工人患了晚期肝癌,尽管他拥有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但是他不能在县医院获得治疗,“那里的设施太有限了。但如果我去其他医院,我的医疗保险不包。有一次,我去了一个市里的医院,那里也只有基本的设施,我得不到帮助”。退休公务员方丁(音)每个月交付1 5 0元的医保足以覆盖治疗高血压的药品的所需支出,但她并不满意:“我胃痛了几个星期,他们要我做两个检查,共1200元。然后我才知道我只可以从医保那里报销4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