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媒:中国想尽一切办法收回宝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8 15: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14日报道】题:中国想尽一切办法收回宝藏(记者  加布丽埃勒·贾菲)

  去年11月,一对母子走进了英国赖斯利普地区的一家拍卖行,亲眼目睹原本放在他们亲戚家书架上的一只花瓶拍出了5300万英镑的天价,而他们最初只想卖 800英镑。

  这只乾隆年间瓷器的价格打破了此前中国陶瓷品(2000万英镑)和亚洲艺术品(4000万英镑)的世界拍卖纪录,令全世界文物专家震惊不已。

  然而,这个传奇般的故事或许会以令人不快的结果告终。上周有报道说,卖家尚未拿到拍卖所得。尽管负责拍卖这只花瓶的班布里奇拍卖行拒绝就款项是否已经过户发表任何评论,但文物界已经是流言满天飞了。



  有人猜测,买家——据信是北京的一家机构——或许拒绝付款,因为这是一次文化爱国主义行动。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就出现过这种事情。那年2 月,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来自北京圆明园十二生肖塑像群的铜鼠首和兔首,但中国买家拒绝付款。

  苏富比拍卖行的中国艺术部主管仇国仕说:“我不确定假如我们再遇到这样的拍品会怎么做,但我们肯定会探听中国政府的看法。在涉及中国自豪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敏感而谨慎。”

  中国目前是中国文物的主要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在仇国仕的客户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绝大部分收藏家来自香港,还有一些来自台湾、美国和欧洲。如今,中国艺术部售出的大约50%至70%的拍品由内地人购得。

  仇国仕说:“他们现在财力雄厚,很有竞争力。不过中国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特殊历史也是一个因素,推动了许多人购买文物。”



  的确,尽管中国人创下的拍卖天价吸引了所有媒体的关注,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他们身后的大背景:在45年前,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割断与过去的所有联系, 如今却又急切地试图恢复。

  这场“文化大恢复”运动不仅仅发生在拍卖行。西方的博物馆也应当感到担忧。佳士得事件发生后不久,圆明园管理处派出一支工作组,前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其他艺术博物馆,要求后者出示馆内中国展品的来源证明。

  中国政府在收回文物的问题上是认真的。中国官员定期发表声明,谴责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在归还被掠夺文物的问题上违反联合国公约精神。不过,令北京感到遗憾的是,1995年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规定,可以上溯追索文化财产的期限仅为从被盗之时算起的50年内。

  中国在2002年和2007年两次颁布《文物法》,禁止1911年之前生产制作的文物离开中国。

  除了加强本国法律之外,中国还与别国签署双边协议,比如在2009年与美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禁止美国进口有250年历史以上的中国文物。在北京的艺术品律师南希·墨菲认为,中国把这些法律和协议当做宣传工具。她说:“通过重点关注别国,认为他们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最大潜在威胁,中国政府正在刻意展示其与过去旧政权的不同之处,后者孱弱腐败,无力抵抗外国列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8:2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