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3月24日电 香港《新报》24日刊文说,金价不断挑战新高,盛产黄金的国家也再次出现淘金热潮,其中不乏华人身影,这不由令我们想起以前淘金热的华人,所不同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今时今日,华人在外国淘金的角色也在悄然生变,渐渐由打工仔演变成为老板.
文章摘要如下:
金价不断挑战新高,盛产黄金的国家也再次出现淘金热潮.这不由令我们想起以前淘金热的华人身影.
19世纪40年代,美国旧金山发现金矿后,淘金热很快便传到中国.为了寻找生计,许多广东和福建人前赴美国淘金.
从1849至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华人首先是在加利福尼亚的矿山工作.1848至1883年,加洲开采了价值12亿美元的黄金,相当于美国同期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相当一部份是华人所采挖.
然而,美国白人并没有正视华人的贡献,反而认为华人对他们形成了竞争,造成他们生活水平下降.美国社会上排斥、攻击华人事件此起彼伏.在美国的一本历史教科书中有一幅插图,描述当时两条铁路贯通时的情景,图上每一个人下面都标注有姓名,唯独两个人没有注明,这两人都是华人.
19世纪中叶,继美国加州淘金热之后,在澳洲也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淘金热.从1855年起,大批中国淘金客漂洋过海来到澳洲,加入了这股淘金热潮.
可是,在澳洲淘金的华工,也遭遇与美国一样的排华运动命运.白人的忍耐力不强,往往会放弃一些含金地块,而跑向一些道听涂说,被传为含金更丰富的地块,因此并不是每次都能获得成功;相反,虽然华人主要在白人挖过的废坑里淘金,但是吃苦耐劳,反而有所结余,可以积累下一定的黄金.结果华人很快就遭到白人的嫉妒,导致澳洲出现排华.
打工仔演变成老板
曾几何时,走出国门淘金的华人只是打工仔.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今时今日,华人在外国淘金的角色也在悄然生变,渐渐由打工仔演变成为老板.
然而,在这一股新的淘金热中,不变的是与一些当地人发生了直接利益冲突,对此,华人应该对此有所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