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华早报》3月14日报道】题:对某些农村居民而言,就医费用仍然无力承受
去年,郭小苗(音)听说,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被纳入内地针对农村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她感到如释重负。这个农民家庭已经负债累累。
当时她以为,这意味着她家不用为她18个月大的小儿子杨新杰(音)的手术费用借那么多钱了。2009年1月,刚出生几天的杨新杰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然而一年之后,郭小苗失望了。她说,她的儿子并没有从医保计划中获益。
她希望政府看到沉重的医疗负担可以给一个农村家庭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并尽快就此问题采取行动。
中央政府一直希望把更多的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消除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民众造成的沉重负担。去年年底,90%以上的农村居民加入了医保计划,不过补偿水平——家家户户关心的大问题——仍有待提高。
在全国范围内,只有60%的门诊治疗受医保覆盖,而且通常还有门槛费。政府已经把住院治疗的补偿水平提高到农村地区人均收入的六倍,但仅够支付在县级医院平均就医费用的70%。去级别较高的医院看病意味着医保支付的费用比例下降。尽管如此,许多农村居民还是选择去级别较高的医院看病,因为他们更相信那里的设备和医生。
30岁的郭小苗是河南省许昌市的一名农民,她的丈夫几乎是个盲人,他们9岁的大儿子患有白内障,面部在一次事故中严重烧伤。她与丈夫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每1000名中国新生儿中,就有4到8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每年出生的15万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30%的患儿死亡,尽管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每年大约有1.6万至2万名儿童被确诊为白血病。由于治疗费用高昂,许多农村家庭放弃治疗。
去年6月,卫生部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计划,先从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开始。
郭小苗希望这项计划能够惠及她的儿子,不过当地卫生部门告诉她,她所在的地区尚未开始试点。郭小苗说,她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政策,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考虑到农村人口的贫困。
她说:“我是个农民,不大懂政治。我只希望政府能够减轻人民的医疗负担。我家一年交纳120元钱的医疗保险费用。希望我们以后的住院治疗费用能够降低。”
郭小苗说:“一旦你进了医院,费用就不是几千元,而是几万元。我们非常害怕得病和到医院看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