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会结束后,温Jiabao与记者握手。
新华社发
≡谖伦芾砑钦哒写会现场,本报记者正举手提问。
![]()
本报特派记者 郭静 杨凡
总理答记者问是每年闭幕后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两个多小时的问答时间之外,你是否还想知道记者是如何进入场内的?座位怎么安排?提问如何进行?
本报记者今年得到了邀请函,记录了记者见面会背后的故事。
3000名注册记者仅800人获邀请函
并不是每个两会记者都能参加总理的记者见面会。记者在14日这天要进入人民大会堂,必须手持注册的两会采访证,另加一张邀请函,二者缺一不可。
邀请函是以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的名义发放的,白色封皮,里面印有人民大会堂的金色标识,并标有编号,以作防伪识别。据大会新闻组人员苏先生介绍,今年两会注册记者3000多人,而能拿到总理记者会邀请函的记者只有800人左右。
早7点25分,记者从人民大会堂东门进入,大会堂台阶前站着两位便衣警卫,要求出示采访证和邀请函。检查完毕后,他说:“上面还有两关,不用收起来了。”
果然,拾级而上,在大会堂门口安检处,再次被要求出示“两证”,尤其是对邀请函鉴别十分认真。而到了三楼金色大厅门前时,之前畅通无阻的记者再度被拦下,要求把邀请函交上。“如果你要出去,可以从我这里取,回来时再上交。”一位工作人员含笑叮嘱。
今年“黄金地带”不允许占位
7点半金色大厅正式对记者开放。7点20分,已有不少记者在门前排队等候。
终于等到大厅门开,记者们争先去抢占座位。此时,从金色大厅东南和西南两个门涌进来上百位记者,在开始进门的那一刻,有的记者险些被挤倒。
“大厅共分为中区、东区和西区。其中中区的前五排和其他两区的前三排,是最有可能获得提问机会,被称为‘黄金地带’。”一位参与过4次总理记者招待会的中央媒体记者介绍经验。
在“黄金地带”,不少座位上贴有“预留”的字样。据透露,这是为驻外大使馆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特殊背景的媒体预留的。
刚刚开放,就有工作人员手持话筒做了温馨提示:各位记者不要占座,凡是座位上有书本、笔记本电脑或者包的,都可以拿掉坐下。
“这是今年的新规矩,去年还允许占座。”香港紫荆杂志的记者高丽君说,今年要求前排的座位只能一家媒体一位,“可能是为了为大家提供更公平的提问机会。”
近三个小时总理没喝一口水
不少记者早饭没来得及吃就跑来了,找到座位后又不让占座,他们只好待在座位上不敢离开,不久肚子就开始“抗议”了。
这时,工作人员说:“从8点半到9点半,大家可以离开休息一会儿,允许用物品占座,澳门厅准备了茶点,可以前去品尝休息。”
“这是延续了去年的人性化措施,不过今年茶歇的地点移到了很有特色的澳门厅,不再是会场的空地上了。”一位新加坡媒体的记者边品尝咖啡边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9点45分时,服务员拿着杯子,端着一壶水到主席台,在五个座位前都倒上了一杯水。
指针指向9点59分时,温总理的身影出现在西侧门厅,现场响起了掌声。温总理听到掌声,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快步走到主席台后,站住后再次挥手致意,然后才坐下。
这一坐下就是整整两个小时45分钟。由于都是即兴提问,台上思索的时间极短,总理在倾听记者提问时,会手拿铅笔在纸上飞速地写几下,然后停下来,继续凝神倾听。另外一个思索的空隙是翻译的空当,他同样会略微颔首走笔。
一直到记者会结束,他面前的水杯始终是满的,近三个小时,他没喝一口水。
记者会后总理跟记者握手
意犹未尽中,总理的记者会结束了。在主持人李肇星刚刚宣布结束后,温总理突然站起身,走下主席台,走到记者区,一一跟记者们握手。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并非预先安排。“谁也无法替总理安排什么活动,有时候他结束后急着去参加其他活动就立即走了。有的时候会留下来跟记者握手道辛苦。”
看到总理此举,800多名记者“疯狂”了,大家都直奔过去,争着跟总理握手,有的记者把相机和话筒也递了过去,想最后争取一点机会问一个问题。
“总理,您什么时候再去香港?”“总理,您认为中日关系会怎么发展?”……记者都大声提问。被包围着的总理,含笑一一跟大家握手,跟大家道声“辛苦了”。 推荐微博 张春贤 民生建议回复 蔡奇 郑继伟 胡坚全部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