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皖江示范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迎多重发展机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4 15:5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全国人大代表、环新集团董事长潘一新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栏目。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 梁梦晚 实习生 李方)2010年1月,中国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安徽诞生,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的两位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全国人大代表、环新集团董事长潘一新,分别对示范区一年来的发展面貌给予介绍。 链接标记点击进入专题页面>>>
  皖江示范区迎多重发展机遇 坚持做好绿色承接
  在谈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相关问题时,朱读稳表示,此举对承接产业转移、增加投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都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方面要重点做好绿色承接。
  2010年1月,中国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安徽诞生。作为中国中部的重点发展区域,安徽省紧邻长三角地区的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因此成为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
  朱读稳表示,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安徽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示范区,对沿江城市、安庆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此举对承接产业转移、增加投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都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所以要始终紧紧地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来做好科学发展。
  在谈到如何做到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的问题时,朱读稳从三方面给予了解答:
  第一,抓住总体设计,确定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编制了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要抓住机遇,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安庆市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在2015年翻一番。
  第二,抓住引领规划的产业。主要是六大产业,编制了6+2的专门规划来引领产业的发展。以安庆为例,主要是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和机械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首先进行定位定向,这个定位就是对产业科学地定位,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安庆市主导产业来进行具体的承接。对各地开发园区的产业进行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定位,这样就能够避免恶性竞争,有序地发展。
  第三是绿色承接。过去承接产业转移转出的可能是产业层次不够,甚至是淘汰的落后产能或者是有污染的企业。所以这次承接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转移一些产能、能耗比较高或者是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坚持准入门槛,不能让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拾破烂或者捡垃圾。特别是在环保问题上,要做到绿色承接。只有做到绿色承接和提升式承接,才能做到科学承接、有效承接。
  朱读稳特别指出,一定要坚持环保的准入门槛。尽管现在要加快示范区的建设,但是在环保问题上政府提出了一票否决权。如果在建设中没有按照环保的要求,即便引进企业,但是从发展上,对干部的考核、对干部的使用、对经济的考核,如果没有做到环保的要求,就实行否决。这一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坚定不移要坚持好的一条。
  政策优惠促发展 优良环境引投资
  在谈到安庆地区的政策支持、投资环境时,朱读稳表示,不仅要招商、还要安商、富商,这样才能实现互惠共赢,更好地吸引外来的投资者,让更多的企业向安庆来落户。潘一新表示,示范区建立起来以后,无论是效率和成本,不仅给当地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同时也吸引了外界的企业来投资。
  “我们提出不仅要招商、还要安商、富商。这样才能实现互惠、共赢,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外来的投资者,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安庆来落户。这希望我们在软硬两个方面来优化我们的环境,把安庆真正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成为外来投资者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一方宝地。”朱读稳坦言。
  一方面,在安庆的一些主导产业上,对创国家知名商标的优质产品,安庆政府都给予奖励、激励。另外一方面是人才资源的引进工程,党委、政府在多方面都给予了一些新的优惠政策。
  潘一新表示,首先,很多股份制银行陆续进入安庆市;第二,安庆地区具有优良的劳动力优势;第三,安庆的航空、铁路、水运、高速公路等均已完全地建立,物流成本具有优势。潘一新认为,对企业来说,能够降低商务成本,从投资角度来是最吸引人的。“示范区建立起来以后,无论是效率和成本,不仅给当地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同时也吸引外界的企业来投资。”
  工业化、城镇化是推动安庆发展的双能驱动
  在谈到推进安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问题时,朱读稳表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是推动安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能驱动,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使安庆的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地发展,达到又好又快的要求。
  朱读稳表示,只有通过产业发展,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建设,产业的发展要以城镇化为前提。产业的发展最终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惠,同时,要彰显城镇的特色,保护好城镇特色,特别是安庆市一些比较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
  在谈到如何把农民变成城镇的居民的问题时,朱读稳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比较难的过程。要有稳定的就业、稳定的住宿,有绝对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怎么实现就业与照顾家庭两不误,要完善城镇功能,放宽入户条件,吸引农民工有序地转为城镇居民。”朱读稳说。
  朱读稳表示,在“十二五”当中,安庆市政府提出来双轮推动,过去叫工业强市、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战略,主要是基于走出有安庆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主要是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同时又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使安庆的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地发展,达到又好又快的要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3-14 15:57:23 | 只看该作者
直播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经在线访谈2011聚焦“两会”特别节目。本期节目是由中国经济网和搜狐新闻同步播出。今天做客我们的嘉宾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全国人大代表、环新集团董事长潘一新,欢迎两位嘉宾! [03-13 10:31]
  
  主持人:今天我们想请两位嘉宾来探讨的主题是,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那么自去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两位嘉宾看来这样的规划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新的机遇? [03-13 10:31]
  
  朱读稳: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是我们安徽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示范区,对我们沿江城市、安庆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应当说无论对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增加我们的投资、提升我们产业的层次、加快我们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都有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始终紧紧地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来做好我们的科学发展。 [03-13 10:32]
  
  主持人:潘总您可以从企业角度来谈一下。 [03-13 10:34]
  
  潘一新:我也感觉从企业层面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机遇。首先从规划的层面来看,因为我们过去开发区相对来讲这个产业链是比较分散的。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产业的分布规划,我们相应的产业在一起可以共同来发展。另外,从产业集聚来看我觉得也相当好,应该讲这样搞起来安庆可以重点地发挥一些优势产业,让这些优势产业一起共同发展,无论是从上下游产品的配套或者是从集中采购的成本等等方面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效益。另外从发布了承接转移的示范区以后,全国各类人才也有向区域流动的趋势。所以我们用人、选择人才的时候应该说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03-13 10:34]
  
  主持人:那么从安庆市近几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想问一下朱书记如何才能做到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呢? [03-13 10:35]
  
  朱读稳:在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第一是抓住了总体设计,确定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编制了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要抓住机遇,用五年左右的努力使我们安庆市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可以在2015年翻一番。第二个方面我们主要是抓住了引领规划的产业。主要是六大产业,编制了6+2的专门规划来引领我们产业的发展。配置和打造优势产业,那么在安庆来讲我们主要是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和机械汽车零部件以及装备制造业。潘总的企业就是汽车零部件的龙头企业。还有商业物流和农副产品价格。 [03-13 10:35]
  
  朱读稳:围绕这六个方面的产业,我们请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规划。那么其中还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园区建设,还有一个就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也经过规划来引领。我想这个规划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对我们的园区,包括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首先进行定位定向,这个定位那就是对产业要科学地定位,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安庆市主导产业来进行具体的承接。我们安庆市现在的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还有一个化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还有各个县市区,以及12个省级开发区,这些都是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03-13 10:38]
  
  朱读稳:那么对于各地的开发园区,我们对它的产业都进行了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定位。这样就能够避免恶性竞争或者避免大家一哄而起承接某一个项目,避免核心竞争,有序地去发展。我觉得这个就是抓住规划,按照规划来进行对接,这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围绕产业链来进行承接,也叫配套承接。根据我们这个产业配套承接,这个可能是在现在最主要的。其次我觉得提升实际承接,就是对沿海地区、发达的地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在转移的过程当中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易于转移的产业再提升产业的层次,能够提升产业的升级。也就是说这仅仅是转移产业简单的位移,这是一种提升式的承接。第三个是绿色承接,这一条对我们非常重要。 [03-13 10:38]
  
  朱读稳:过去说承接产业转移转出的可能就是产业层次不够,甚至是淘汰的落后产能或者是有污染的企业。所以我们这次在承接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让他们转移一些产能、能耗比较高或者是污染的企业,我们就坚持一定要准入门槛,就是说不能把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一种拾破烂或者是捡垃圾。特别是环保问题上,我们要做到绿色承接。我觉得在具体的过程中,要想科学地承接、有序地承接,目前我们所做的在科学承接当中熟悉产业定位,就一定要围绕产业链来进行延伸式的、配套式的承接。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绿色的承接和提升式的承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承接、有效承接。 [03-13 10:41]
  
  主持人:您提到了绿色承接,这是一个亮点,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03-13 10:41]
  
  朱读稳:我们安庆是一个化工城市,传统的化工对大气、水的污染是很严重的。我们现在抓住安庆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和中石化建了800万吨的电化一体化项目。围绕这个项目我们打造了一个化工园区,也就是集中区。那么对集中区从规划开始,从国内外的趋势来看,按照绿色石化、绿色化工的要求对整个的布局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对热源的一些项目我们坚持环保准入的标准和条件。譬如说,有一些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一些虽然投资也很大,但是没有做到环保的要求,那么我们也将其拒之门外,包括对液化气的深加工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工项目,尽管有很大的投资,但是通不过环保的要求我们也拒之门外。你再好我们也不要。 [03-13 10:42]
  
  朱读稳:还有我们一些区里面、县里面过去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一条一定要坚持环保的准入门槛。尽管我们现在要加快示范区的建设,但是对环保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票否决权。如果在建设中没有按照环保的要求,即便是你企业引进来了,但是我们觉得从发展上,我们对干部的考核、对干部的使用、对经济的考核,你没有做到环保的要求,那就实行否决。这一条我觉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坚定不移要坚持好的一条。 [03-13 10:44]
  
  主持人:结合安庆“十二五”的发展规划,想请朱书记谈一谈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劳动产业应如何协调发展? [03-13 10:44]
  
  朱读稳:对我们安庆来讲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对吸纳就业、解决民生是一个重要支撑。在处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上,我们主要是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的目标。我们主要是加快建设石油化工、纺织化工、装备制造三大前移产业。在这三个产业上我们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也就是说对我们已有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提升。 [03-13 10:48]
  
  朱读稳:那么另一方面我们就是在招商引资当中对一些产业要求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有较高的产业层次。特别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们安庆市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要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在招商引资当中凡是新兴产业我们都是一企一策,一个项目根据你科技的含量包括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和促进的状况,以及对财政的增收包括吸纳就业的情况给予优惠。 [03-13 10:48]
  
  朱读稳:市里从财政中拿了5个亿做为新兴产业的引导资金,可以对新兴产业给予一些特殊的支持,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推动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这样使我们安庆已有的传统产业能够得到新的提升。那么同时对一些新兴产业又得到一些培育,这样就能够通过这两个方面使我们的新兴产业不断地壮大。来推动整个的经济的发展。 [03-13 10:48]
  
  主持人:您谈到了5亿资金的投入,那么目前这5亿资金引进了哪些新兴产业呢? [03-13 10:49]
  
  朱读稳:譬如说,光伏玻璃、三网融合,还有太阳能这些都在进行洽谈的过程中,有的项目已经进入,有的已经开工建设,有的已经建成,还有生物制药等一些新兴产业,也填补了我们安庆市新兴产业的一些空白。这些都对我们有很大的促进。 [03-13 10:49]
  
  主持人:接着我们来问一下潘总,从一名企业家的角度来讲,您认为什么样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产业从东部地区转移到中部地区? [03-13 10:53]
  
  潘一新:我想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最重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效能,对企业的用人效率有什么影响。第二方面就是环境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我想作为示范区搞起来之后,首先我们也感觉到这一年多来,无论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包括外部引进的一些金融机构,过去我们当地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几个国有大银行,现在股份制银行也陆续地进入到安庆市。我想作为他们也是看中了这个示范区未来的发展。 [03-13 10:53]
  
  潘一新:这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效率也好还是其他的方面也好,都对企业提高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第二方面,从要素成本来讲也越来越具备竞争优势。应该讲我们当地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这个劳动力不仅仅是素质,过去我们的劳动力是去沿海地区,现在是留在当地发展。同时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最大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劳动力成本,因为当地的生活水平比沿海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消费水平相对比较低一点,这对劳动力也还是具有吸引力的。另外随着示范区搞起来之后,我想最吸引人的还是物流的成本。现在安庆有航空、铁路、水运、高速公路,均已完全地建立起来了。 [03-13 10:53]
  
  潘一新:之后高铁还会搞起来。物流成本过去跟沿海相比是有弱点的,现在也具备了很多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原材料基本上在当地都有,而沿海地区则要面临限电和原材料采购长距离运输。到了中部地区以后本身就有资源,本身从能源和原材料这方面都会具备,所以我觉得对企业来说,能够降低商务成本,应该讲从投资角度来讲应该说是最吸引人的。所以我感觉从示范区建立起来以后,无论是效率和成本,不仅给当地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同时也吸引外界的企业来投资。 [03-13 10:54]
  
  主持人:那么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中,从优化投资环境这样一个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03-13 10:54]
  
  朱读稳:刚才潘总说了,他这个企业实际上就是我们安庆市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因为他的企业是一个合资企业,现在他的产品做的很大。在亚洲是第一的。我们刚才说了对新兴产业主要是有五大工程,潘总他们这个企业,有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工程,还有新兴企业的技术工程和攻关工程。我们主要是安庆市和北京、合肥的一些高等院所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攻关,这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有区域品牌的提升,我们安庆市是知识产权重点城市,我们保护提升内涵加快品牌的创建。 [03-13 10:54]
  
  朱读稳:在我们安庆的一些主导产业上,创国家知名商标、优质产品,凡是创牌子的,我们安庆政府都给予奖励、激励,甚至给一些大奖。还有就是我们人才资源的引进工程,最后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对引进人才方面应该说党委、政府在多方面给予了一些新的优惠政策。这也是产业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安庆政府来讲,我们对企业主要是为企业的市场主体怎么优化环境,提供好服务。我想对于环境问题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方面我们安庆市进入本世纪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安庆无论从区位条件还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方面,特别是交通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安庆市是在安徽省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具备的城市。 [03-13 10:58]
  
  朱读稳:我们各种交通的枢纽都基本形成了。应该说硬环境,下一步我们还抓住了机遇,尽快地完善各种交通,提升城市的区位优势。特别是铁路,明年南京到安庆的城际铁路就会开通了,我们到南京就是1个多小时,到上海2个多小时,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会大大地拉近,对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会大大地改进。加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所以有很多的外国企业到安庆来考察。但在抓好硬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软环境的提升。首先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升我们的办事效率,所以我们对承接产业转移,进入安庆的一些企业都提出了全程跟踪服务,一个企业由一个领导同志领衔,一个班子、一套人马来帮助企业进入安庆提供全程的服务。效率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 [03-13 10:58]
  
  朱读稳:比如说过去安庆市整个项目的审批是150多天,现在只要70多天基本上就可以了。一方面我们按照绿色通道,全程代理,全程服务。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主要是政策上的环境。政策的环境我刚才说了,不仅仅对进入安庆的企业施行优惠外,还要根据产业不同给企业创造非常宽松的环境。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法制的环境,这也是软环境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坚持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政府讲究诚信,始终认为支持保护外来的投资,实际上就是支持保护我们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不仅要招商、还要安商、富商。这样才能实现互惠、共赢,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外来的投资者,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安庆来落户。这希望我们在软硬两个方面来优化我们的环境,把安庆真正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成为外来投资者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一方宝地。 [03-13 10:59]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人才的引进,人才 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位嘉宾关于人才的引进还有什么样的看法? [03-13 11:04]
  
  潘一新:应该讲中西部过去因为产业不发展,人才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在当地选择的余地很小。随着产业转移以后,应该讲选择的余地加大了。那么把人才留在当地已经有了条件。朱书记也讲了安庆市提出了很多条件,比如说人才在当地的居住,包括户口的转移,子女的教育、配偶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多的安排。同时,安庆市对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政府也给予补贴。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产业集聚了以后对人才来说机会多。机会多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留住人才的最主要的原因。 [03-13 11:04]
  
  朱读稳:我感觉优惠的政策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优惠的产业,能够使外资企业感到在这个地方能够干一番事业。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发挥他们人才的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对一些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或者是特殊人才我们采取引进、政府给一些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人才上还是一种优惠战略。要引进一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就是说只要为我所用,包括我们安庆不少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一个项目或者是一项技术,我们加大与高等院校方面的联系,聘请一些专门的技术顾问,与某一些项目进行攻关。不一定非要让这些人都要进入安庆,我觉得对中西部地区来讲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03-13 11:05]
  
  朱读稳:另外,我们安庆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安庆在海内外的各个方面人才济济,使这些人能够为家乡建设发挥作用,使这些人为家乡企业的发展,为家乡各项事业的进步献智出力,通过他们来牵线搭桥,使我们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地壮大,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觉得在这方面这几年加强了与安庆市人才的联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另外,现在潘总这样的企业是安庆市比较早的几家合资企业,他的企业实现了国际化。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才的本土化是一种趋势。那么就是必须要靠企业自己来培养我们的人才,我们深深地感到这是未来地区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03-13 11:05]
  
  主持人:那么对培养人才来说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理念,潘总可以就这方面来探讨一下。 [03-13 11:05]
  
  潘一新:过去中部企业相对于沿海企业的信息是比较封闭的。过去是以当地人才为主。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我们集团下面的一些企业基本上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层次。无论是从管理也好还是技术开发人才,开发出一些高精尖的产品更需要一些人才。我们自己也从外面招聘了一些人才。正像您说的,从外面招来的人才和我们自己的本土人才是不是能融合?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体现。我想作为我们这个企业,建立了以我们企业员工包括管理层、包括股东共有的一个价值观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03-13 11:05]
  
  潘一新:特别是一个企业股东的利益、员工的利益,包括管理层的利益,大家都围绕这一个目标来发展的话,我想不管是管理人才也好还是当地人才也好都能适应企业文化。我们每一个企业建立的时候当时的目标就是很简单的,就是把每一个产业都能做成中国的前三位或者是第一位,把每一个产业都可以做成是世界先进的水平。那么谁能带来更多的贡献,或者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的人是我们需要的。另外随着安庆生活条件的改善,我觉得除了企业以外,外部的环境现在也很重要。过去应该讲安庆基础设施跟沿海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03-13 11:06]
  
  潘一新:这几年不管是住宿的条件还是商务环境也好,等等这些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所以我想这方面对吸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了,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给每一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事业的环境。这方面不管是本土人才还是外来人才也好,我们都有一套严格的机制,从你进入公司以后未来二十年都什么样的方向,有的是搞技术、有的是搞管理,各种人事需求我们按照自己的目标跟企业的目标对应起来。所以我们设计了各种人的竞争的格局,比如说竞争人才、管理人才可以不断地努力。通过不断的努力既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03-13 11:11]
  
  主持人:刚才朱书记谈到潘总的企业是国际化的企业了。您的企业要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专业技能其他的方面是不是要求特别高? [03-13 11:11]
  
  潘一新:相对来讲是这样的。我们集团主要是两个产业,一个是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产业,第二个是汽车的商贸企业。这两方面我们其中大多数都是跟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一起合资来建的。同样,关于贸易企业也是这种状况,既有我们自己干的,也有跟世界500强合作的贸易企业。应该来讲,每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确实不一样。因为我们所有的产品本身就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过去我们也讲了,从本地招人才某些专业适应,还有一些专业必须要到外面去招。 [03-13 11:11]
  
  潘一新:我们过去招了这么多人,中间确实流失也很多。我们也感觉到这几年一个企业内部的机制越来越适应它的发展,第二社会的生活环境也该不断地改善。所以这几年我们从外地特别是周边的一些地区,比如说湖北、江西、江苏这些地方来招人才,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现有企业各种人才的需求。 [03-13 11:12]
  
  主持人:刚才我们就皖江城市带的建设政策方面、人才方面还有一些措施等方面都讨论了一下。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关于城镇化建设,想请两位嘉宾谈谈关于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关系。朱书记。 [03-13 11:12]
  
  朱读稳: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这是我们推动安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两大动力,我们称之为双能驱动。实际上是相互之间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我们感觉到一个城镇化要以产业的发展作为首要的任务。如果你的城镇化没有产业来支撑,那就是我们说的唱空城计了。所以,只有通过产业大发展,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刚才说了前面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时候,按照城乡统筹规划,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农业产业化到一定层次也是一种工业。现在我们对工业这块主要是要打造一种园区,要相对集中地布局来发展,而不是到处分散地搞一些工业。 [03-13 11:12]
  
  朱读稳:实际上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城镇化真正地推进。第二,我们感觉到产业的发展要以城镇化为前提。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仅仅是要考虑这个产业,也就是说你要通过科学规划,这个产业的发展最终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实惠,使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地更好。过去农村能够变成城镇,使农村能够变成城市的巨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不简简单单地是在发展工业和某个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定要规划,按照城镇化的要求。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到一些配套。前面我讲了首先要坚持绿色发展,要维护好城镇的生态环境。 [03-13 11:12]
  
  朱读稳:同时,要彰显城镇的特色,保护好城镇特别是安庆市有一些比较优秀和历史文化的风貌。不能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使我们城乡居民的品质下降。这是第二点非常重要的。第三点关键是要提升产业加快城镇化,都要强化人民的支持。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无论是企业的发展,前面我们讲到了人才也好,实际上更多的大范围的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安庆来讲带的县市区域比较多,我们过去人力输出达到了120万人。我们要加强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由农民变成务工经商的、有技能的人才。 [03-13 11:18]
  
  朱读稳:这一条非常地重要。所以我觉得把我们的产业发展好了,实际上使我们的农民工能够就地、就近地实现就业。那么真正地使农民变成了城镇的居民。那么这一条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扩展要拆一些房子、建一些房子,有资金、有钱或者是按照市场,能推动的。但是如何把农民变成城镇的居民,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比较难的过程。首先要有稳定的就业、稳定的住宿,有绝对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怎么实现就业与照顾家庭两不误,也要完善城镇功能,放宽我们入户的条件,吸引农民工有序地转为城镇居民。 [03-13 11:19]
  
  朱读稳:所以我感觉到,在“十二五”当中,我们安庆市政府提出来双轮推动,过去我们叫工业强市、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战略,主要是基于走出有安庆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主要是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同时又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使我们的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地发展,达到又好又快的要求。 [03-13 11:19]
  
  主持人:潘总您如何看待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03-13 11:19]
  
  潘一新:这一点我想站在市民的角度来谈一谈。应该来讲过去无论是东部城市还是中部城市,过去工厂跟城市基本上是没有联系的,很多工厂就是在市中心,现在各个地方花了很大的代价把工厂搬迁。我想产业示范区搞起来之后,我想首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把规划不管是哪个产业放在什么位置,要跟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先有规划才有示范区。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的发展环境我想是越来越好的。第二方面,通过示范区建起来以后,产业转移了以后,对当地无论是就业也好,无论是税收也好,经济也好各个方面都是很大的促进。我也感觉到了,如果这些产业都发展起来了,那么对城镇化的进展也是比较有利的支撑。站在市民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国家在中部地区特别是在皖江这一代,建立这个示范区是有利于未来的城镇化发展的。 [03-13 11:19]
  
  主持人:那么在前一阶段出现了农民工的“用工荒”的现象,朱书记您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样的看法? [03-13 11:20]
  
  朱读稳:现在应该说是我个人感觉到,现在应当说是就业难与少数地区、少数行业的所谓“用工荒”并存的状况。现在不能简单地看是不是“用工荒”,我不这样认为,如果说是用工荒,只能说是结构性的短缺,或者是低工资水平下的短缺。也就是说工资太低了,所以不能愿意去做,可能就短缺了。所以从我们的国情看我觉得不是一种用工荒,还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实际上现在热点的问题就是,你要以非常廉价的标准就招不到人,现在肯定必须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这次两会中我们反复地建议,要国强、民富并重,特别是要使社会的发展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03-13 11:20]
  
  朱读稳:很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所以现在提出来农民工的用工荒我觉得一个是工资标准低下的结构调整,一些产业需求量比较大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的。还有就是我们技术的培训不够对路导致的状况。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所以这个事在我们来看关键是围绕产业来培训农民工,来为我们产业服务。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03-13 11:21]
  
  主持人:那么对农民工用工荒现象这样一个概念在您看来定义是不对的。您觉得应如何来概括这样一种现象? [03-13 11:21]
  
  朱读稳:我觉得不是说这种现象不对。但我觉得这种现象在这两种条件下只是结构性的短缺造成的局部地区或者是某种产业结构上出现了用工的短缺。 [03-13 11:21]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产业结构调整中很难避免的现象? [03-13 11:22]
  
  朱读稳:应当说,在我们产业转移也好,结构调整也好,在这个构成当中出现的一种现象。我觉得这种现象只要通过一是对用工的培训更加注重实际、实效、实用,哪些方面用工缺乏我们就培训哪方面的人才。另外,适当地提高一点工资收入,我想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用工现在仍然还处在红利期,不是说现在我们产业就没有人了,中国农民工是庞大的队伍。只要把他们培训好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03-13 11:24]
  
  主持人:那就是说这个现象是暂时的问题。今天非常地感谢两位嘉宾就皖江城市带建设的一些情况和大家进行一些分享,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感谢两位嘉宾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03-13 1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6:1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