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略背景下中国标准化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8 08: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略背景下中国标准化之路
- --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曲飞宇、贾宏海
-
摘 -要:在国家提出标准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标准科研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机会和挑战,一方面,国家对标准化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加大;另一方面,我国标准科研机构的实力和能力相对较弱。本文分析了标准化科研机构科研协作的必要性,提出了整合标准化行业各利益主体的协作X型、Y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
   -
关键词:标准化行业、价值链、科研协作、战略联盟-
   -
Abstract: As issued the National Standards-Strategy, Chinese standards research institutes is facing the-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s, on one hand China will give more-supports, 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standards research institute is- lack of core competenc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ary of- cooperation among Chinese standards research institutes, put- forward three basic models.-
    Key- Words: standardized industry, value chain, scientific-research coope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
1   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的发展趋势-
1.1-国际经验表明科研协作是标准化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化协调一致,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标准化科研协作。如日本AIST不断加强标准化人才的交流和培养;英国NPL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标准化协作平台等。-
   -
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科研机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国际标准化机构都采取“科研—管理与应用—服务”的业务模式。而在上述业务流程中,科研是根本,管理与应用和服务都是基于科研成果的推广。科研协作使标准化机构有机会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等多元化主体,使得“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一直以来,我国标准化机构的业务有很大比例集中在标准管理上。国外标准化机构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证明:标准管理只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段特殊时期内的阶段性事务,不能成为标准化机构存在的主要宗旨;要长足发展,必须立足于科研协作。-
    1.2-中国标准化研究机构的边缘化趋势迫切要求国内标准化行业进行科研协作-
   -
我国现阶段标准管理结构,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诞生,在计划经济环境下运行,那个时候标准的诞生和使用对于促进当时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中国加入WTO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我国的标准机构及其有关标准化工作则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的迹象。标准化机构的现实储备不足以支撑其长足发展。-
   -
根据对地方标准化研究院所基本情况的调研来看,目前地方院所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条码管理和应用、标准查询服务和标准制修订等方面。从科研领域来看,地方标准化研究院所以服务地方为主旨,其科研都涉及了地方和企业标准;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标准化研究院的科研领域涉及了信息技术和条代码标准。-
-图1中国各标准化研究院科研领域分布比例
-
-
-
   -
但是,目前上述各标准化研究院所的主要业务正面临被剥离、取缔或替代的危险。-
   -
第一,条代码业务面临被剥离的危险。2007年1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草案)调研座谈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国务院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三定方案中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将对组织机构代码管理进行全过程规范,使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组织机构代码业务在较大概率上将由专业部门负责,之前隶属于各地方标准化研究院所的条代码业务将被剥离。-
   -
第二,地方标准面临被取缔的危险。地方标准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但是随着我国新型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地方标准在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的局限性将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取消地方标准将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正处于修订过程中,对于地方性标准转为地方性法规或者予以废止的呼声越来越高。-
   -
第三,标准查询服务面临被替代的危险。标准信息查询业务占据了地方标准化研究院所较大比重,对地方院所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国家正着手建立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该系统拟以国家标准文献资源为基础,整合行业、部门与地方标准文献,提高我国标准文献收藏比率;建设标准文献全文数据库;开发标准检索、阅览和服务系统,形成完善的标准文献的检索与传递公共服务系统;推动我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标准文献信息网的链接,拓展标准文献的资源和服务范围。一旦该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将对现有的地方性标准查询服务形成巨大的冲击,替代效应明显。综上所述,未来几年我国标准化研究院所的主要业务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
中国标准化科研工作正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随着研发主体的多元化,地方标准化制修订工作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其存在的意义受到了严峻考验。而其他标准研发主体种,行业机构和其他科研所也非常重视行业标准工作,但由于体制的限制其与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合作相对较少。企业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受制于标准化资源和标准化管理体制限制,没有参与标准的制定。大学在各个行业和专业领域有非常充足的资源,可以与标准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由此,各潜在协作主体之间均存在着相对优势资源,因此,科研协作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社会不同团体之间进行资源整合,遏制边缘化趋势,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大联合”和“大协作”的标准化科研格局;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标准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
2   基于价值链的科研协作战略联盟模式-
    2.1-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内涵-
   -
2.1.1资源外取的定义-
   -
资源外取是指将某一资源交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以实现企业资源效率的最大化。简单地讲其含义就是将自己的一些业务包给外面去做,这一管理用语是指将一些传统上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资源外取给外部资源供应商。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是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公司跳出以往垂直整合的模式,创造出更有弹性,专注核心业务的新兴方式。-
   -
机构资源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资源、外取资源、市场资源。其中,核心资源是支持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培育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资源平台或技术平台。市场资源是通过市场购买的质优价廉的标准产品或资源,对产品或服务的独特品质无大的作用。外取资源与核心业务过程关联程度强,提供特定属性的产品或服务,影响核心产品的质量和绩效。-
-图2机构自有资源划分
-
-
-  -
2.1.2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定义-
   -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的、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
中国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应该是多个标准研发主体为了某种特殊的策略目标——提高国家标准研发的竞争力;提升自身发展潜力,建立合作或协议之关系,而在研发投入、标准制修订、试验检验、服务社会渠道等技术上结合或交换功能,并且相互提供价值活动与资源,以利共同目的之达成的行为。-

2.2-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动因-
   -
2.2.1外部动因-
   -
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外部动因,主要包括了培养大量标准化人才、提升行业标准研发能力、提高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促使研发主体多元化、促进标准技术一体化、各研发主体之间优势互补、促进国家技术体系的完善。-
   -
从国家标准战略的角度看,首先建立标准化科研协作战略联盟是为了探索和建立标准化科研协作的新模式。为使科研合作更加富有成效,应逐步探索和完善一套标准化科研协作的新模式。通过开展标准化科研协作机制研究,建立协作机制以及实施机制,形成各标准化科研机构实质参与的科研互动模式,结成利益联合体,共同承担科研成本和风险,共享科研成果和收益,实现全国标准化工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最终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联合”、“大协作”的标准化科研格局。-
   -
其次建立标准化科研协作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研保障。通过开展全国标准化科研协作机制研究,实现理念、信息、人才的交流互通,提高各研究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需求,实现标准化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全面提升标准化科研质量水平。通过开展全国标准化科研协作机制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标准化科研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整合企业、地方、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通过强强联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研保障。-
   -
再次建立标准化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可以更好的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标准化人才。国内目前尚无直接为标准化研究机构提供专业性人才基地。在未来的几年中,世界范围内技术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标准的竞争,而高水平的标准研发人员更是保证标准研发水平的关键。通过建立标准化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可以以研究项目合作,带动各科研机构对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国内对标准领域人才的需求。-
   -
2.2.2内部动因-
   -
各标准化研发主体进行科研协作战略联盟,也有利于其扩大行业影响力、提高研究能力、提升人员素质、易于接触市场、接触企业、加快市场化步伐。-
   -
建立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可以使联盟主体获得互补性资源,并将通过资源外取,使自身处于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核心位置。持续的资源异质性是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完全模仿的资源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基础,这个竞争优势会带来很好的回报。同时,联盟伙伴也把和关系网络上其他科研机构的关系这一社会资源带了进来。联盟还提供了一个获得信息、技术和市场的途径。信息、技术和到达市场的途径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源。标准研发主体通过联盟形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容易被模仿的资源的组合。比如,这样一个资源组合可以是一个联盟伙伴拥有的技术资源和另一个伙伴拥有的特定的市场资源的整合。以资源为基础的联盟意味着联盟主体可以通过联盟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资源的效用能够达到最大化。-
   -
建立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可以使各联盟主体在联盟中学习。学习是形成联盟的另外一个动因。通过学习获得独特的新的知识是战略联盟的目标之一。通过学习,联盟能够帮助联盟主体克服自身资源的局限(像能力局限等),拓展他们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范围,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联盟的成功基于联盟的伙伴都达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联盟关系的成功有赖于联盟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学习还有几个潜在的好处:提高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的资源。学习是联盟的一项重要产物,学习新能力能够帮助联盟主体实施战略,提高表现,学习也提高了知识基础。-
   -
建立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另外一个内部动因就是可降低研发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准研发环境更趋国际化、社会化、复杂化。单一标准研发机构面对诡谲多变的市场,其混合所有制的广度、竞争力度、生存和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从长远发展看,标准化科研机构应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以降低风险,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2.3-科研协作战略联盟模式-
   -
2.3.1基于联盟动机和内容的科研协作战略联盟模式-
   -
按照联盟的动机和内容,可以将联盟分为如下表1所示的几种:-
   -
表1按照联盟的动机和内容分类的联盟模式-
-
   -
2.3.2基于价值链的科研协作战略联盟模式-
   -
按照联盟研发主体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把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分成X和Y两大类,其内容如下:-
    1.-X类:在某一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承担不同环节任务的机构之间的垂直联盟。其特点是把相连的几个生产阶段置于联盟的管理之下,即把标准投入、标准研发、标准服务置于同一行业,实行一条龙管理。-
    2.-Y类:在价值链中承担相同环节任务的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盟。是指同属一个行业部门,标准研发、服务同类机构间的联盟,或者在同一市场上科研协作或服务互相竞争的机构间的联盟,这是扩大经济规模,实现经济扩张的一种有效方式。-
   -
3   中国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发展策略-
    3.1-中国标准化行业价值链分析-
   -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和创造。中国标准化行业价值链的主要特征是前后环节少,参与主体多。-
-图3中国标准化行业价值链
-
-
-
   -
标准化行业的价值链前后端共延伸出四个环节:标准投入、标准研发、标准服务、标准应用。在这个价值链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标准研发环节。通过研发的前后端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标准投入环节。目前标准投入的主体以政府为主,大部分标准研发仍由政府主导,并给与经费支持,以驱动整个价值链。而国际中,标准行业的投入主体应该是多元化,其中企业更是占到研发投入主体的核心位置,因为企业才是标准最终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只有在企业成为标准研发的投入主体,才能使得标准研发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同时,国外研究机构在作为研发合作伙伴的同时,也会成为标准投入的来源之一。而大专院校则是标准研发人才的主要来源。-
   -
标准研发环节。目前国内处于标准研发环节的机构众多,地方标准研究院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国家标准研究机构,以及行业标准化研究机构(包括:建设部等37个政府部门组织相关机构,发改委授权相关联合会、协会、相关公司,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16个单位,国防科工委委托下属大型集团公司,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都是标准研发的主体。但标准研发主体各自为政,不能做到有效的资源优势互补,降低了标准研制的效率和水平。-
   -
标准服务环节。大部分的标准研发主体下设标准服务机构,主要为客户提供标准查询、企业标准制定、出版标准类书籍等服务标准应用环节。标准被国家或地方或行业采纳后,将对该标准设计的企业实行强制的或非强制性的要求。而企业最终成为标准实践的主体。-
    3.2-标准行业战略联盟发展策略-
   -
根据不同的对象,服务于不同的战略目标,采用垂直(X)联盟和水平(Y)联盟两种协作模式。垂直协作的目标在于“开源”,水平协作的目标在于“协力”。-
   -
3.2.1-X(垂直)型联盟-
   -
X型联盟又叫做垂直联盟,在某一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承担不同环节任务的机构之间的垂直联盟。其特点是把相连的几个生产阶段置于联盟的管理之下,即把标准投入、标准研发、标准服务置于同一行业,实行一条龙管理。就标准来说,完整的价值链流程如图4所示,目前中国标准化行业的科研协作主要集中于标准研发领域,以国际标准机构的合作交流为主,对标准的研发投入、标准服务、标准应用领域的主体整合力度不足。-
-图4标准行业简化价值链流程图
-
-
-
标准化行业研发主体面临较大的难题之一就是标准研发投入主体单一,企业没有参与到标准研发投入中来并参与标准研发。从价值链构成中各研发主体所处的地位可以看出,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在初级阶段应将联盟重点着眼在研发投入环节和标准研发环节。加强该领域的科研协作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减少市场搜寻的成本、交易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以及合同得不到执行所带来的损失。-
联盟组织可以站在总体的高度对各主体的分工和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对联盟内的资源从总体上优化配置,使各研发机构集中优势资源从事某一环节的工作,整个联盟因此获得资源互补效应和优势协同效应。-
-标准研发主体在联盟中增加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理解市场需求,增强研发标准的适用性,提高标准技术一体化的能力。-
标准化人才培养可站在总体的角度,提高标准人才的应用能力和专业化能力。-
具体说来,标准投入机构与标准研发机构,相互之间的供求关系可以稳定下来,双方都因此获益。但纵向联盟稳定的前提就是为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标准、形成完善的标准研发体系、为企业提供能显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标准、为大专院校提供人才输出以及提升高校品牌和声誉等几个方面。-
3.2.2-Y(水平)型联盟-
-Y型联盟又叫水平联盟,在价值链中承担相同环节任务的研发机构之间的水平联盟。是指同属一个行业部门,标准研发、服务同类机构间的联盟,或者在同一市场上科研协作或服务互相竞争的机构间的联盟,这是扩大经济规模,实现经济扩张的一种有效方式。标准化行业建立Y型联盟的方式如图5所示。中国标准化行业研发主体分散,科研协作水平低,科研协作主体不明确。各研发主体之间的合作开展较少,主要以课题的合作研究为主,合作深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实现协同。-
-图5科研协作Y型战略联盟
-
-
-
对中国标准化研究机构而言,各标准研发主体的研发能力差别较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核心研发能力在基础标准研发和国家标准战略研发方向,同时在人类工效学、图形符号、食品安全、能效标识等领域有天然的优势和优秀的研发能力。而行业协会的等其它研发机构则是在实验设备、行业专业度、市场认知度等方面各具优势。水平联盟模式可以在科研协作战略联盟内部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通过项目合作,提高国家、行业标准研发的质量,完善中国标准化研发体系。-
   -
3.2.3混合联盟-
   -
综合垂直联盟模式和水平联盟模式的特征,以及各研发主体在标准化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中国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应同时采用水平联盟和垂直联盟的混合联盟模式。混合联盟要求联盟各方围绕具有主导影响力的某一方(联盟中心)周围,根据各自的核心专长,以及所处研发的不同环节而形成距离不等、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
-图6标准化行业科研协作战略联盟的重点领域
-
-
-
 -联盟伙伴不仅包括了行业协会、地方标准化研究院,而且同时也包括了大学、研究机构等,乃至其它的联盟。这样的战略联盟网络,减少了不良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壮大了自身实力,有效地补充了资源缺口。-
   -
参考文献:-
   -
1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
2中国标准化发展战略报告.Chinainfobank信息网-
   -
3李小卯,“资源外取与技术管理”,《科技导报》,2000(8)-
   -
4李国津著:《战略联盟》,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2981-
-
-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0: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