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博、QQ、MSN重塑社区邻里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 10:4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晨报记者 崔建栋 实习生 刘潇
  “今天要去参加亲戚家的婚礼,全家出动上美发店,连97岁的老母也兴致勃勃在店里洗头、按mo、剪发、吹风来个全套。真够拽的。”
  ——这可不是80、90后潮男潮女的微博记录,而是来自家住徐汇恒益小区57岁的居民王明芝。今年1月,王明芝跟着女儿织起了“围脖”,发一些家常琐事与邻里朋友分享。这位“李小囡的王大妈”既关注乐嘉、孟非、姚晨这样的娱乐圈红人,也关注朋友、邻居、和许多互不相识的人,网络互动让王明芝觉得生活更加精彩。
  从“楼上楼下”到“线上线下”,网络,正在改变上海曾经淡漠的社区邻里关系。个人博客、小区论坛、邻里MSN群、楼盘QQ群……网络交流使越来越淡化的邻里之间渐渐亲密起来。
  远近邻居组成滨江遛狗团
  虽然近日上海天气乍暖还寒,但“徐汇滨江遛狗团”的团员依旧在晚上8点钟准时出门,牵着爱犬三五成群来到滨江龙腾大道。
  “Akira妈,你家的Akira精力还是那么旺盛!”“你的乖儿子小白今天打扮得真漂亮。”
  “我们养宠物的人喜欢用‘爸’、‘妈’相互称呼”,被大家称为“小白爸”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去年7月经过同一个小区的“狗友”介绍加入这个遛狗团的。现在,他通过微博、QQ群认识附近更多的养狗居民。“这在以前真不敢想象,说实在的,我之前还真不能喊出10个邻居的名字呢!”
  遛狗团成员告诉记者,养狗其实有许多讲究,比如狗粮选用、剃毛分寸、日常保健等。未组团前,他们只能通过网络或去宠物商店才能知晓一些情况。现在群里已有40多位成员,“大家现在可以互相交流。”随着遛狗圈子不断扩大,团员们还会互相帮助,比如谁家狗粮少了,就借点,谁要出去旅游了,就帮忙照看一下狗狗。
  “人以群分”在现实中亲近
  “小区里的邻居,现在成了我非常重要、并且联系最紧密的朋友圈。”家住宝华现代城的王先生是最早加入邻居群的业主之一,他说,目前在小区里活跃并且熟络的业主已近200人,邻居们还组建了网络平台以及各种活动团体,每周举行固定活动。
  新爸爸、新妈妈们也互相取经。如静安区静安丽舍小区曾有一个家长自发组织的“幼儿兴趣沙龙”,同住一个小区的几位爸爸妈妈在居委会的支持下,坚持每周聚会,由爸爸妈妈们利用各自的技能来担任“临时老师”。如今,“家长学校”虽然不再继续,但是爸爸妈妈们的友谊却仍在加深,经常通过短信和MSN进行交流。
  “李小囡的王大妈”织围脖
  王明芝把自己骑车时遇到小偷的事情发上微博,吸引邻里的围观。她还把在电视上看到的防止信用卡被克隆的对策也写在微博上,供大家参考。一次邻居聚餐大家发现,微博上十分活跃富有正义感的“李小囡的王大妈”,竟然就是邻家的王明芝。
  王大妈说,她之前在小区里认识的人并不多。不过微博一开通,“王大妈”的社交圈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朋友、邻居纷纷在网络上与王大妈交流。“我就喜欢上上网,写写微博,这样能让自己感觉紧跟时尚。”王明芝说。
  曾几何时,在上海的街头巷尾,一把把躺椅在弄堂门口布阵、一次次牌局、聊天的邻里交往模式开始淡出视线,一扇扇公房铁门锁住的不仅仅是各家的隐私,还有一颗颗渴望交流的心。所幸,当传统邻里交流模式遇到瓶颈时,虚拟网络、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社区邻里关系发生新的变革。
  
(责任编辑:王霄)
新闻晨报
605粉丝
关注
财经要闻
1329粉丝
关注转发到微博

分享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21: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