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铁矿石商中离中国最遥远的淡水河谷,通过建立大型船队、码头、分销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来弥补短板。但它的这盘棋却让铁矿石谈判桌上的中方神经紧张
![]()
巴西帕拉州的卡拉加斯,地处神秘凶险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南缘,如今它的一小部分已经被推土机和巨型卡车剥去了茂密苍翠的外衣,裸露出土壤本身刺眼的红色。
离2011年元旦还差5天,巴西淡水河谷(VALE)CEO罗杰·安乃利来到这里,为了一个历史性时刻:该矿区铁矿石年产量突破1亿吨。
在巴西,淡水河谷拥有三大铁矿石产区,北部体系、南部体系和东南体系。北部体系即为卡拉加斯矿区,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山和最高品位的铁矿石,目前探明储量高达49.8亿吨,遥遥领先于另外两大体系,出产的铁矿石占淡水河谷总产量的1/3。
对淡水河谷来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当然,安乃利还需要特别感谢中国—这里出产的铁矿石60%运往中国,未来比例还将继续提高。
“中国是巴西铁矿石最大的客户。我不相信离开中国巴西会更好。”淡水河谷主管铁锰业务的执行董事马丁思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作为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中距离中国最为遥远的供应商,淡水河谷近两年屡出奇招、对中国频频示爱,以期改变海运成本高的先天劣势。不过,从2004年起中国加入全球铁矿石谈判后,包括淡水河谷在内的三大巨头对中国钢厂的“横征暴敛”就成为舆论乐于渲染的焦点。三大矿商“示爱”的举措,很多时候不仅不能获得好感,反而成为某种“阴谋论”的证据。
淡水河谷,能够摆脱“阴谋与爱情”的纠结吗?
“中国型”
2010年12月8日,淡水河谷首次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发行约209亿美元的“香港存托凭证”(HDR),占该公司市值的12%。淡水河谷首席财务官兼投资关系主管卡瓦康蒂参加了上市庆典。由于HDR并不涉及新股发行融资,只是将其它市场的淡水河谷股票“转移”到香港股Shi交易,因此淡水河谷此举被认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目的是让中国的投资者和客户更加了解这家有些神秘的巴西矿业巨头。
相比香港上市,淡水河谷更大的举措还是2008年8月宣布斥资16亿美元向江苏熔盛重工订购12艘40万吨级矿砂船。2009年,淡水河谷又宣布将租用阿曼航运公司的4艘40万吨级矿砂船(也由熔盛重工制造)。此外,它还订购了4艘18万吨级海岬型船舶。十年前,因为生意惨淡,淡水河谷一度解散了公司的海运部门。2007年起,又逐步恢复。目前其拥有20艘海岬型船舶。
此番订造的40万吨级矿砂船为世界首创,被命名为“中国型”(China Max),第一艘船据悉将于2011年下水。
巨型船队的打造将有效降低淡水河谷供应中国市场的海运成本。“我们的船队运营后,海运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马丁思认为。目前巴西矿到中国的海运价格约为20—30美元/吨,约为澳矿到中国运价的两到三倍间。根据淡水河谷自己的测算,目前巴西矿到中国的运价如果达到21美元/吨,是有利润的。“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财务成本,以前的老船东也可以获得利润,但绝不是暴利。”马丁思指出。事实上,目前的海运价格水平比起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80美元/吨已经折去大半了。
据记者了解,国内某小钢厂支付给淡水河谷的运费是26美元/吨。 |
|